我还是不放心,悄悄到学校去看他。偌大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军训。我一眼就找到了他,因为他那瘦小的身影在同学中间特别显眼。天气酷热,王京满脸是汗。“怎么样啊?你比他们小得多呢!”我问。他抬头看了看校园中和他一起军训的同学,用安慰语气对我说:“爸,我能坚持,这跟二万五千里长征比起来算什么!你不是总说遇到困难要‘万水千山只等闲’吗?”他稚嫩的脸上透出刚毅。泪水一下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昌黎县第三中学是我们县最好的初中。由于王京只有九岁,又是寄宿生,生活能自理吗?虽然学校这样担心,但还是收下了小王京,“试试吧!”
这下王京可高兴了,唱着我们自己填词的《同一首歌》:“鲜花曾告诉我们这样走过,六年的学习课程只用了三年。回首往事,心中也无悔,终于迎来了三中让我放飞。”
尽管王京比同班同学小三四岁,但学校并没有另眼相看。一去三中,王京就和同学们一起吃住,一起军训,过起了真正的集体生活。
这样“一同教育”使王京失去了小学的优越感和特殊感,这种环境的刺激和体验,也在打造和强化着他的意志和毅力,激励他向现实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当他发现自己和所有的同学一样,都在同一条起跑线时,他要证明“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必须将自己年龄小的劣势转化成动力,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忍耐和努力。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可不管怎样,刚开始的王京还是不能适应这新环境。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家门,第一次自己打点自己的饮食起居,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照顾自己。
第一次住集体宿舍,他就被安排到了上铺,每天爬上爬下的。叮嘱了无数次,最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晚上睡在窄窄的宿舍床上,朦胧中还以为睡在家中的土炕上,以至于经常在三更半夜从上铺掉下来,又被同学们抬上去。最多的一天,竟然一晚上掉下来三次。望着王京脸上和胳膊上的伤痕,我心如刀绞,但为了使孩子更坚强,在他面前还要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含着泪水吟着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我和儿子的泪流在一起,有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情此景不是我们推崇的“打脱牙和血吞”的坚忍,而是我们父子感情无法抗拒的交融。
“不要告诉爷爷、奶奶、妈妈他们。”王京像个懂事的大孩子叮嘱着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