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前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模式教育值得怀疑(1)(2/2)

    眠

    闻

    啼

    觉

    晓

    空格里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去填上诗句,也许他们会利用自己熟悉的字填上“春眠我闻到了鸟啼不知不觉天晓了”。这样既学了生字、词,又巩固了所学过的字,抽象的东西也变得鲜活起来,不知不觉学会了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特征和细微差别,孩子还会因为他自己填出了诗句而信心倍增,可谓一举多得,达到了兴趣教学的目的。

    但是学校的教学不是这样的。掀开他的语文作业本,拼音、生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但我并不高兴,看着看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袭上心头,当把这些困惑锁定在思维中仔细揣摩后,我发现这些工整的字迹背后,是被束缚着的无奈和作秀。

    品味着“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如行云流水般的无拘无束,自由奔放中透射出思维的敏锐。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什么不让王京放弃正楷而写行书,练就更快的思维速度呢?既然记忆力能在训练中得到提高,那么思维速度、反应速度也能通过快速的书写训练出来。

    在中国的古代教育中,书法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一门课。在科举考试中,仅仅因为书法好就受到垂青而享受“破格录取”待遇的事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书法中往往含有很高的“附加值”。古代的鸿儒巨子大都书法卓绝:苏东坡的书名并不亚于他的文名……其实,他们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练字的,但是当他们的思维和素养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书法也就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汉字其实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大街小巷触目皆为呆板的印刷体汉字,那将是多么单调乏味。

    每个人都是可以塑造的,不管在智能上还是体能上都有非凡的潜力,但是往往由于大人们以自己的常识来判断,来引导和教养,而将这种能力压抑下去了。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被规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天性的创造力从小就被一些死的教条所磨灭。

    当然,一些绝对不能做的事,例如事关生死的问题,像有毒的东西不能吃,尖锐的东西不能碰等等,都是应该严格遵守的,除此之外,或许让孩子自由发挥会更好一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技巧,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和技巧,他们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会得到赞美,受到鼓励,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去发展自己。

    为什么非得让每个孩子都学一样的知识,用一样的方法,走一样的道路呢?

    虽然汉字在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书法、篆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确实提高了我们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创造力,但对初学汉字的孩子来说,它复杂的笔画和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缚和禁锢着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压抑了孩子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在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中,过分强调汉字的书写是值得怀疑的。且看汉字的用笔方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