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 企业员工向中国航天人学习的行为准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平凡岗位大事业,本职工作要做好
    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光芒四射的航天英雄相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使高凤林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成为技术工人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赵军)

    比,数不胜数的幕后工作者身上的光芒则黯淡了许多,有的甚至鲜为人知。比如默默工作的航天技术员们,在荧屏上,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报道中,我们也很少看到有关他们的文章,但他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之大,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他们同样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当之无愧的功臣。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高凤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14车间焊接组的一名班组长。就在高凤林坚持4年的“职大”学习即将毕业的时候,航天部为纪念航天事业创建35周年,举办了一次大型青工技术比赛。在厂里的支持下,高凤林报了名。既要干好车间的工作,又要迎接“职大”的毕业考试,还要备战这次大型青工技术比赛,可把高凤林忙坏了,急得他直恨自己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有“分身术”。为了干好齐头并进的三件事,高凤林干脆吃住在厂里。白天穿梭于训练和课堂之间,晚上又苦读到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航天一院的两次理论选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后,又在航天部举行的正式比赛中取得了实际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时隔不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职大”4年的学习。中国要想确立航天大国的地位,必须成功制造螺旋管束式喷管发动机。于是,就有了长征三号甲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大喷管的研制。它是由壁厚0.33毫米、大头4毫米

    ×

    4毫米、小头2.5毫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