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自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电子商务(1)
    因特网革命几乎与我擦肩而过,幸亏简让我对它产生了好感。许多年来,她一直通过网络和朋友们联系。晚上,在我研究文件加班工作时,她总是坐在我的对面,打开电脑,不停地打字。

    简从1997年起就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在网上掌握自己的账户情况。她做得非常好,于是我让她也替我关注我的股票。无论我们去什么地方,简的笔记本电脑总是跟着一起旅行。

    每当她试图说服我也用笔记本电脑时,我总是拒绝,因为我认为我不会打字,用电脑没用。

    “杰克,”她反对说,“连猴子都能学会打字。”

    但是,到了1998年年末,我开始听见人们在上班时说起在网上采购圣诞商品。最后,我认真对待起这个问题,在博卡会议上谈起圣诞假期时,说了因特网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开始,而因特网真正让我动心是3个月以后的事情。

    1999年4月,我和简在墨西哥的一个度假胜地庆祝我们的10周年结婚纪念日。这回,她可不像我在巴巴多斯那样浪漫。

    简全神贯注地摆弄她的笔记本电脑。有一天下午,她告诉我网上的人们在谈论ge一只股票分割的可能性,以及我的接班人计划。她叫我过去看看ge在雅虎的公告栏。我被人们对公司的一些说法迷住了。

    “看看是可以的,”简笑着说,“可你永远不会回答。”

    她哄我写了几封电子邮件,又带我看了几个网站。我一边享受假期,一边产生了上网查看新闻以及人们对ge的最新评论的急迫念头。有一回,我甚至把简一人丢在游泳池边,自己回到房间去上网。

    20分钟以后,她回来了,发现我正趴在她的电脑旁。

    她知道我上瘾了。巴巴多斯又回来了。

    我很晚才参加电子晚会,但是我一进去就大吃了一惊。我终于看到了这项新技术能对ge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很肯定具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和内容,我只知道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进入这个领域。

    在90年代后期的网络氛围中,每个人都在迅速地勾销一些大型的老公司,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人又启动了某项因特网业务。我惟一不感冒的是一个时髦的论题—“旧经济对新经济”。人们只在因特网上买卖商品,正如人类100年前在马车上交易一样。惟一不同的是技术。

    是的,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速度更快,更加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当我们意识到在因特网上建立商务网站并非像获得诺贝尔奖那样困难时,我们开始对因特网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交通运输领域向所有人展示了在网上开发一个拍卖网站既简单又花不了多少钱。

    一旦我们认识到数字化的简单易行,那么有此认识的大公司们显然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而且事实上它们只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画了一张图,帮助我了解因特网及其对ge的影响。当时,对所有跟网络沾边的东西,人们都会如痴如醉。我在全公司的范围内都用这张图,并把它带到了投资领域。它引发了大量的对话,并有助于安慰那些担心自己要去玩昨日游戏的员工。这张图还在向投资人保证,ge有了一个必胜的游戏计划。

    在网络公司的模式下,由于在因特网上的开发成本以及品牌广告、兑现承诺等方面的支出,费用会大幅度上升,而亏损的加剧与这些费用是成正比的。收支平衡点在哪里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几乎永远取决于收入情况。

    对于过去的大公司来说,惟一的额外支出是用于网络开发的。大公司已经有了强有力的品牌和系统来满足订货要求。由因特网产生的节支部分迅速体现出来。达到收支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投资回报更加有把握,而收益一般并不依赖收入情况。

    这张图罗列了ge相对于电子网络公司的优势。我们不需要提高广告费用;我们已经建立了品牌;我们不需要设立兑现承诺的机构或建设库房来运送货物;六西格玛已经到位,能够提高我们的运作效率;我们可以应用数字化的手段来突出优势,取消公司内的低附加值工作。每一个流程都能够得到改善,生产率可以得到提高。由这项技术产生的效率对于大公司而言是极其可观的。

    通过电子商务,我们可以扩大我们的市场,找到新的客户。ge的供货基地可以变得更加全球化。我们在规模优势方面所做的技术投资体现了规模大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对于我来说,因特网世界的利润所在是:“旧经济”型公司在生产率和市场份额方面的收益抑制了“新经济”模式的增长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