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精神: 成就卓越团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的凝聚力从何而来(1)
    人们常说,国家就像一艘驶向未来的巨轮,而每一个人都是巨轮的一部分,大家就好比是一颗颗螺丝钉一样,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一个士兵都是军队的螺丝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这部机器才能发挥最强大的功率。团结协作及个人的奉献精神是解放军团队从一支小小的红军发展到“百万雄师”规模、现代高科技军队的根本原因。

    一根筷子要让大家折断,想来不会太难,一根一根地分十次折断十根筷子,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要一次折断十根筷子,就不那么容易了。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团结的力量。看看我们古人伟大的造字艺术:“双木成林,三木为森;二人成从,三人为众。”这里蕴涵着古人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解放军有一首歌是来赞美团结的,歌中唱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年的解放军战士唱着这首歌击退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工人老大哥唱着这首歌开创了新中国的伟大蓝图;全国人民更是唱着这首歌谱写了建设祖国的伟大篇章。

    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在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还能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世界上也没有一支军队,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能有那么强大的凝聚力。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到了!那么,解放军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这种平等是解放军团队所特有的。在一般人看来,军队强调的是严明的纪律和绝对的服从,而这些是应该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上的,哪有什么平等可言?但解放军却把纪律、等级、服从和平等、民主真正地结合起来了。

    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之初,就坚持实行民主制度,军官不准打骂士兵,开会时士兵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自由,所有人一律平等。1936年6月,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扎在甘肃固原县七营镇。端午节那天,午饭还是高粱面馍和腌萝卜。下午,时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处理完公务后,就到附近的河里打了几只野鸭子回来,送到炊事班给大家改善生活。开晚饭了,邓小平招呼大家来喝野鸭汤,可战士们说首长们日夜操劳,平时吃的和我们一样,却比我们更辛苦,应该让他们多补补。邓小平笑着说:“咱们红军的老规矩,有盐同咸,没盐同淡,大家赶快把这野鸭子汤报销了吧!”说完,他亲自给大家盛汤,官兵同乐,享用了这顿“美餐”。

    井冈山时期,朱德和战士们一样扛着扁担下山去挑军粮;长征途中,领导者们和战士们一起挨饿;延安时期,周恩来也有自己的一辆纺车,和大家一起纺线织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带头不吃肉,与人民共度艰难。这些事情虽然小,却从细节上表现了深入到解放军战士内心的平等观念,这正是他们战胜困难,永远团结,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团结是构筑成功的基础,而奉献则是团结的奠基石。我们国家现在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是大家团结向上的结果,但更多的是无数人民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

    我们企业在创业的奋斗中所遇的最大困惑莫过于如何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凝聚”就是古人所讲的“和”,“和”是指所有不同事物的统一,它是人类所有创造的源泉,也是现代企业的团队原则。但是有些事情光靠制度和准则来约束也未必有效,还需要我们用自身的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处理解决。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凝聚力不仅是一种能力,“和”也不仅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品德。而这种品德也正是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精粹。

    凝聚力高的团队有很多特征,大体来看,有如下几点:

    团队内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信息交流频繁,大家觉得沟通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不会存在什么障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