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16日
学术的自由竞争是残酷的。我虽然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力,但我不能不拼命地批驳你的观点。假如我失败了,那么我的努力将立刻转化为对你的观点的信服。
我们要让别人说话,要始终让别人说话,但仅此而已。更多的仁慈和宽容都是有害的。
在爱智慧的人所组成的圈子里,没有权势,没有贵贱,只有知识。知识就是威信。这个圈子维系的时间越长,滥竽充数的情况就越难容身。
在这样的圈子里,只要谁说过一两句有分量的话,就会始终被人们记住,原封不动地被引用;只要谁说过一两句错话,也会始终被记住,原封不动地被引用;只要谁沉不住气,用谩骂来胡乱抵挡,就会被当作笑柄;只要谁说过一两句不诚实的话,他就会名誉扫地。
在爱智慧的人所组成的圈子里,只有始终保持诚实和对真理的虔敬,才能受人尊重,即使他的论点后来被证明统统错了。
我们不应该惮于批评,哪怕是严厉的批评。对手说话的权利和对对手的批评,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学术的自由竞争。
哈耶克:走出奴役之路
1999年5月14日
(注:尹忠东是本文的合作者。)
先知的命运是这样展开的:先被讥讽,后被冷落,人们直到山穷水尽,才再次想起他,而这恰恰是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hayek,friedrich august von,1899-1992)一生的总结。今年5月8日,是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思想家的百年诞辰纪念日,在此谨致敬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