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经济步入动荡和萧条,一些古老的谬误就会复苏。外汇管制就是其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币汇率的自然下跌,反映这个国家的综合购买力下降。而外汇管制的目的,是要否定市场对货币兑换的实际供求关系,将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维持在能够令政府满意的水平。人为地推高汇率,就如同坚持要以对方不能接受的低价购买对方的货物一样,只会吓走来做生意的外国人,造成贸易和投资的萎缩,让自己脱离国际合作。当进入马来西亚的外资至少要等一年、并经过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批准才能出去时,还剩下多少外国投资者会将资金轻易投入马来西亚呢?
政府对国际贸易施加干预的手段有很多,包括进口的关税、配额,出口的退税、补贴等。这些管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市场价格对资源配置所起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手段往往都是在特定的行业和环境下运用,所以它们的副作用都相对温和,对整体经济的破坏力均不及“一刀切”的外汇管制那么强劲。
应该指出,外汇管制还必然伴随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这是因为外汇管制势必将大量的市场决策归拢到政府的外汇管理部门。当行政手段代替了价格指标,行政手段就蕴涵着巨大的利益。管制的权力越大,贪污的机会也就越大。每一个曾经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都给出了活生生的例子,今后的马来西亚,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更可怕的是,当既得利益的官员尝到了外汇管制的甜头后,取消管制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大。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指出,在实施金本位的年代,以控制黄金外流为目的的外汇管制尚有一点道理,但今天外汇管制已经失去任何理据。50年代,印度政府邀请国际货币权威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到印度出谋献策,他的药方之一,是“结束外汇管制”。可惜他的建议至今仍未得到采纳。现在,印度经济依然萎靡不振,贪污腐化依然俯拾即是,《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评价印度独立50周年的专题文章中指出,挥之不去的外汇管制是症结之一。迷信谬误,是要付代价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