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 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4节 拐大弯的开端
    1989年1月30日,联想集团在海淀影剧院召开了成立大会。这场会正是马雪征记忆深刻的那场,柳传志在会上声嘶力竭,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他告诉联想的员工:从1984年到现在,联想的累计营业额达到了5.5亿,固定资产超过了5000万。联想现在拥有360名员工和16个国内外的子公司,和有2个研发中心、1个培训中心、3个生产基地和1个位于新加坡的销售服务中心(新加坡),以及遍布全国的34个维修站,已经变成一家外向型计算机集团。

    柳传志信誓旦旦地向他们描述了一个美丽前景,台下的人热血澎湃,觉得理想中的新世界似乎即将到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似乎加深了他们的幻觉。

    联想设计的286微机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汉诺威的cebit交易会与美国芝加哥的comdex spring展览会并行为世界计算机行业最高规格的博览会。在交易会进行展示的联想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机会,他们提供的电脑达到了世界主流微机水平,较之台湾和香港同类产品,性能既优越,价格又低廉。仅仅10天博览,他们就收到大量订单。

    联想当年的一分宣传资料说:“很多外商看到本公司的产品就很兴奋,连演示都不看就要订货,台湾的fax卡卖七百多美元,本公司卖四百多,一下子把人都吸引过来了。这就是‘汾酒二锅头’价的力量。”

    就在汉诺威交易会开幕前3天,3月7日,柳传志向中科院递交了报告,说是想成立联想集团公司。公司名称暂定“北京中国科学院联想集团公司”,下设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计算所计算机技术公司等13个经济实体。柳传志计划在已登记的北京海淀区联想工业控制公司基础上,以更名方式成立联想集团公司。他告诉科学院,联想集团与子公司以资金技术为纽带,实行控股管理。

    一场新的变化不可避免,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中,柳传志一直维系的“计算所公司”现在将被“联想集团”所取代。放诸联想史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变动是一个基点,一个“技工贸”真正向“贸工技”转折的基点。

    1989年4月5日,柳传志给胡启恒写了一封信。

    启恒同志并转光召同志:

    在昨天的汇报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向院领导把想法谈透。由于不便也不可能再占用您们的时间了,所以只能用书面的形式继续汇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