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赢你的大学: 校园励志实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高考:轻松的临门一脚(2/2)
    1998年9月,大一新生马锐从长春—北京的列车上走下来,背着大包小包,一脸新奇、一脸紧张地四处张望着。从北京站的地下通道出来,刺眼的艳阳仿佛要灼伤人的眼睛,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此起彼伏的人声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个和家乡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马锐自嘲说,由于家乡小,在家时自己连公共汽车都没怎么坐过。此刻突然站在诺大的北京街头,他显得是那么孤单无助、手足无措。他记得自己当时买了个从来没吃过的煎饼果子,陌生的口味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北京的格格不入。

    一路辗转,马锐终于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仿佛飘在梦中似的,他稀里糊涂地进了人大的校门。完全陌生的城市、完全陌生的人群、完全陌生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他去适应。他开始意识到,大学就是一个锻炼适应能力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性格再塑造的阶段。

    和不少大一新生一样,马锐和同学们一起,一窝蜂地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书法、体育、电影,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只要与这些有点关系的我就报名。”而至于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马锐承认,他很迷茫。至于以后的出路,他更无从知道。

    在此之前,马锐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明确自己报考这个专业的目的。他的大学班主任是个极其随和热情的人,常常找学生聊天,有时一聊就聊到半夜12点。一次班主任问马锐为什么考中文系,他略一思考回答说是“为了提高自己”。老师听罢笑了,评价马锐有“纯洁的目的”。

    渐渐地,马锐通过和老师、同学交谈,开始了解到中文系学生的三个出路:进入政府机关;进入媒体、出版社;出国留学,但那意味着只能选择社会学等比较冷门的专业。

    哪一条路是自己该走的呢?马锐不知道,并时常感到些微的自卑。除了来自一个小城市的事实,最关键的是,他对于自己以后的道路无从把握。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