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出处
点评人:张琼文
机会何在
刚刚踏入高校的大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这是在高中时代培养起来的。初进大学校园,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可能会在同学交往问题上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是正常的。每一个大一新生都面临着心理状态、学习习惯、交友习惯、沟通习惯、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调整和转变。谁能在这个阶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调试,完成转向动作,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先发展的机会。文中的王晓庆就是这样。或许有人会认为,王晓庆靠嗓门大当上了班长、获得了辩论会选拔赛的胜利纯粹是偶然事件,甚至有点搞笑。其实这给了我们一个重大而真实的启示:机会原本就是随地存在、随时发生的!
机会无处不在!在班级纪律乱哄哄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了吗?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会上,你大声发表意见了吗?在向校长申请项目的时候,你写了20份申请书了吗?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但只有长了慧眼的人才会发现垂青于他的机会,并抓住机会。你有一双发现机会的慧眼吗?
职业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你会因生理成熟而产生一些躁动,因心理成熟而对社会萌生一些新的反思与认识,因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以及更加独立的生活而对人生观进行一种颠覆与重建。
都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在校期间,虽然学习之余所积累的“社会经验”难免有几分稚气,但有总比没有强。如何积累这种略带稚气的经验呢?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大学生都很茫然。
大学也许是很多年轻人相对纯粹学习的最后一站。苦读多年,人们所追求的最浅层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在没有父母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较好地生存,成功地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去适应社会,实现合理的发展。同时,在条件发展得到允许时,担负起“引导社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的责任。
对于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责任,大学生越早进行成长目标和成长方向的定位,越有利于职业的提早介入与发展。概括而言,大学生应该从大学时代就筹备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个规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