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时事也正在变化。
“98协议”出台时,中国政府对于国有企业被外资控股、收购,还没有明确认可的政策,所以柯达在当时几乎是超前享受了特定的政策待遇。到2001年下半年,这个政策终于明确了,这意味着任何外资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包括富士!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会议宣布中国进入wto的最后一刻,所有的人都明白,中国对外资将更为开放。
那么“98协议”之后,柯达将用什么形式再次与中国联结?中国各级政府是否继续恪守“在2001年前不再批准设立新的同类合资企业”的契约?当年以大出血换来的数年壁垒会不会被瓦解?这是一个微妙的关键时期。
柯达的心态并不轻松。与叶莺的“大赌”,ceo邓凯达是想输的,而且想很彻底地输,但谁能让她“赢”呢?邓凯达和叶莺一定明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否则怎么会有乐凯与富士合资的传闻,有富士在珠海建组装厂的传闻。
“下一场战争将是完全不一样的战争。”邓凯达显然明白这里的含义。
南方的政经杂志《南风窗》,对于柯达ceo邓凯达自2001年夏天对华外交穿梭式的访问评价道:“邓凯达又旋风似的来到中国。这里有着柯达难以割舍的利益和期望。我们可以将邓凯达的心态视为一个在wto关口、一个在前期对中国做出巨额投资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典型心态: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一些确定的联系,调试钟摆,跟上中国的变局。”
2001年10月31日,柯达全球主席、ceo邓凯达的座机降落到北京机场。11月1日夜晚,柯达的霓虹灯广告在珠江点亮。在上海与广东当下微妙的竞争关系中,作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将珠江变为黄浦江”的跨国公司,ceo邓凯达显然得到了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和广州市长林树森的好感。卢瑞华说:“我们支持柯达在中国市场做no.1。”这是邓凯达希望听到的,因为有富士在珠海的存在。在邓凯达向林树森承诺向广州输入数码影像技术一周后,11月7日,柯达在广州的第一家数码冲印店就开张了。由此不能不看出柯达的苦心。下半年以来,柯达高层频频来华,实质就是为“98协议”后可能出现的变局做铺垫,无论如何不能让局势逆转,而这个关键的一环就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富士能够突破柯达壁垒的环节也在此。
面对南方和北方媒体共同的追问,这位ceo利用各种机会公开表态:
首先,“98协议”无论对于柯达和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乐凯的总裁杜昌焘常说,由于柯达的存在,乐凯比以前更强大;柯达也认为由于乐凯的存在,柯达比以前发展得更好。中国市场在柯达的全球体系中由1996年的第市场,上升为第二大市场。中国政府对我们的所作所为给予肯定。柯达的项目被称为“柯达模式”。柯达与中国已经紧紧绑在一起!
在接受《南风窗》记者独家专访时,邓凯达声称:
“98协议”精神与wto没有冲突……“98协议”精神将会一直继续下去。柯达模式也不会改变。柯达模式的精神是怎样以市场换取资金、技术、管理,精神背后主要的利益驱动是怎样盘活不好的国有资产。在这个意义上,柯达这个项目提供了成功的例子……未来,柯达在中国要做中国的企业公民。因此柯达的投入不仅现在如此,未来20年也如此!
显然,这家跨国公司强烈传递的声音试图营造一种气氛:“98协议”对于双方都是成功的,不要放弃。
11月1日晚,在与广州市长林树森一起夜游珠江后,邓凯达才乘坐总裁专机深夜飞往西安和成都,准备向当地的政府捐赠基金,为柯达“西进”铺垫政府关系。
作为“98协议”以来解开柯达与中国关系的最关键的人物,叶莺在幕后精心安排了这一系列的会面,包括珠江上亮起的柯达霓虹灯,巧妙地将ceo邓凯达的中国之行,演变为柯达应对这一敏感时期的对策行动。叶莺为此所做的精心安排,显然不只这些。直到另一场戏剧达到,人们才明白柯达是如何击败了“老对手”富士在华新的战略企图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