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海”这一出中美合资的戏剧,只是柯达在华开始启动数码战略的一个“序幕”。在这之后,是上海政府对数码相机生产基地的喜好以及共同的利益,让柯达与上海结盟。
当年参与项目的原上海经委主任黄奇帆深谙其中的要义:“这个项目我会一辈子记住。尽管这个项目前期只投入500万美元,但其意义并不亚于4年前柯达投资12亿美元收购中国胶卷厂的那个巨大的行动。因为这个项目的高科技含量,以及现在50万台,未来100万台、500万台的生产能力,将使中国成为柯达世界数码相机的基地。”史兆威则庄重声言:这里将推出柯达历史上数码相机中最好的产品。如果这成为事实,那么上海不就成为世界级的数码产品基地了吗?
上海政府想要的大概就是这个结果。柯达当然更想要。
的确,柯达全球最畅销的easyshare民用数码相机,很快就转移到了上海的柯达生产基地,甚至原来在日本生产的数码相机也全部转移到了中国。上海成为柯达在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
这样的转移,其间阻力相当巨大,因为是要把别人的“饭碗”拿掉。但现在回头来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决断,柯达品牌的数码相机就不可能因为质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势,在美国和欧洲与索尼这样的巨头较量。来自idc(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显示,柯达品牌的数码相机在欧美的竞争地位整体上已经保持在第二的位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