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 柯达在中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合资海鸥(2)(2/2)
    当时,上海政府希望柯达照相机能进来。据说,在一次常务副市长蒋以任主持的会议上,讨论说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对柯达在上海的投资有影响。刘立喜也急了,慷慨陈词:如果柯达相机全进来,把海鸥干倒,怎么办?他手下5 000多职工怎么办?

    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很有戏剧性。1998年,刘立喜感到海鸥一直搞传统相机不行,感觉应该从传统相机转向数码相机,但靠海鸥的能力显然不行。在普通相机上,海鸥与日本美能达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美能达经济实力有限,不想迅速切入数码相机。刘立喜找到市长蒋以任,说希望找一个数码水平高的大公司合作。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人和蒋以任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到当年“全行业合资”,柯达的胶卷工业没有落户上海,不如现在抢先发展数码,于是就有了与柯达在数码照相机上搞合资的想法。

    韦力杰与刘立喜就这样“不是冤家不碰头”。

    这回是刘立喜开始猛追韦力杰了。后来,刘立喜私下说,“三年半的时间,我与韦力杰谈判。他们一直在捉迷藏。我与他谈后不久,他跑到黑龙江谈。他们有他们的战略。”因为以前内销权的事情,韦力杰对于机械工业部和刘立喜是有些看法的。这也难怪,有一次,有关部门的人把出国的花销拿给他报销,这位美国人“不懂中国国情”,没有理睬。还有一次,柯达赞助了机械工业部的一个大型展会,花了上百万,但柯达中国区主席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柯达方面对此也有些伤心。

    韦力杰病急乱投医。在上海,柯达人在1997年找到上海仪电仪表公司,这是当时上海工业企业中有实力的公司。柯达想劝说他们一起搞合资企业,如果加上海鸥,就是三方合资。但三方合资,谁大谁小?一时摆不平。后来,韦力杰听了亚洲光学公司赖总的劝说,跑到了黑龙江。赖是台湾人,很早就来大陆做生意,上上下下有不少关系,有一套生意经。黑龙江一个副省长出面接待了韦力杰,也许诺了优厚的政策,说可以解决标贴问题。韦力杰准备在哈尔滨投资100万,与一个企业合资搞数码。上海这面,跳起来的不只是刘立喜。怎么回事?“我们上海在感光上都配合柯达的合资协议,数码就不能放在这里?”上海市政府的一些官员对柯达印象一下子很差,觉得柯达对上海数码合资的要求不是真心诚意的。

    机械工业部也出面干预,说柯达没有在中国相机工业中找合作伙伴,却去找一家与照相机行业根本不相干的企业,怎么回事?韦力杰很老实,“我这100万投资只是想解决标贴问题”。的确,韦力杰是典型的柯达生产系统的经理人,在这之前,一心想赶快把上海的工厂和生产搞好,以不辜负罗切斯特的厚望。对于中国这些复杂的事务,他的确没有太多政治经验去应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