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司考: 高分考生解读司考方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2节 司考理念(1)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成任何一件事,没有正确的理念是不可能出色的——司考尤其是如此。司考明星之所以成其为明星,首先值得我们称道和学习不是其他,就是他(她)们的理念或思想。学习技巧为得其“术”,惟有学其思想才能得其“道”。

    一、为学好而司考

    陈海燕:我时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参加司考?目的是给自己找个精神支柱,“能不能做律师,就看这3个月”。为了更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即使为了不甘为人后证明自己,考个状元扬眉吐气以雪败北之耻,也一定要通过司考!这种信念支撑我走完了艰苦的司考之路。

    司考10%的通过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本科以上久经考场、水平相当的应考者10人中只1人过关。其中有很多法学硕士甚至是博士生。不要轻视对手,否则定让你品尝失败的苦果!你的对手不是及格线,准确地说是10%通过率,不妨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定在及格线上30分左右。按照100/100/100/90分数在390分左右,实际结果或许会低一点,但至少有把握考过360分。2003年司考我准备不足铩羽而归。我清醒地认识到司考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任何小聪明都无计可施,明确的目标+认真准备+正确方法+时间累积=司考成功。

    程世刚:我想在此探讨4个问题:

    (1)为什么参加司法考试?这是每个司考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人们做事情总是有目的的,如果目的不明确或者不坚定,必然会在困难面前半途而废。明确目的坚定信心是司考的第一步。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行为规则是不同的,做出决定时要求谨慎权衡,但执行决定时则必须坚决彻底。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硕士生,通过司考对我不仅意味着找工作有了通行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识的象征与标志,司考我势在必得。所以我在司考中:想过成功,想过失败,却从不曾想过放弃!

    (2)你可以承受多大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上讲,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有机会成本,包括你做这一件事所付出现实成本和由此损失的其他机会。从司考的现实成本来讲,购买书籍资料的费用、准备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和在此期间的心理压力都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而从可能损失的机会来讲,一心不可二用,我们可能在此期间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者认真地读几本专业课的著作和喜欢的书,这都是我们必须承受的损失。那么,你是否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成本,或者你是否想好了对策来规避这个成本。我为准备司考暑假没有回家,北京的夏天是炎热的,我一直留在了学校看书,放弃假期休息是我为司考支付的机会成本。

    (3)是否必须一次通过司法考试?司考人都希望一次通过。从决心的角度讲,我支持一次通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巨大动力,才有可能殚精竭虑全身心地备考,才有可能最大限量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但决心不应当成为“过压”,复习需要压力,但过大的压力会让人窒息,整天惴惴于司考可能不成功的阴影中,反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从对待结果的角度看,我不赞成“必须一次通过”。用平常心态对待司考的成败,这对逢考必胜的“天之骄子”来讲至关重要,这也是我的经历和感受。面对“天下第一考”,没有绝对理由必须一次通过!奋斗流血汗,得失笑傲然。

    (4)司考需要什么素质?司考与其说是一场考试,不如说是一场竞赛,它是考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素质大比拼。司考的门槛已为本科,智力因素在过与不过上影响不大,非智力因素决定着司考成败。回顾我两次司考历程:信心、毅力、体力、心理素质和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信心,是司考的明灯。从决定参加司考起,我们就像步入了一条漆黑长廊,尽头是光明,但走过长廊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充足的信心。有了信心,一直认为自己优秀的人有可能得变得更加优秀。明朗的心理暗示能使心灵晴空万里,老是怀疑自己往往步履蹒跚,精神上背负沉重枷锁,脚下的路也就坎坷不平。

    毅力,是司考的引擎。光有信心没有毅力则不能恒温。信心放晴时,踌躇满志,信心下雨时,萎靡不振。坚忍不拔的毅力好比一台发动机,是保证司考成功的源动力。缺失了毅力,当初的雄心将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朵不结果实的司考残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