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我是以法条带动辅导教材的学习。7月中旬以后,开始转换复习方向,从法条出发,对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把握。教材都是对法条的一个注释,而且考点是基于法条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因此从法条出发,对相关的知识点做精确的把握,对标准化的考试非常重要。比如在浏览民法通则时,在看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7条法条后,在大脑里回忆一下内容,然后再找到教材中相对应的解释部分,加强记忆。
到了8月复习接近尾声,我大约用了20天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题。我认为对教材和法条的把握,是实现知识能力的提高,通过试题训练才真正能实现得分能力的提高。在这一段时间中,我是紧扣大纲,在通读书本的基础上,关注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以帮助自己去考虑哪些会是考试重点,哪些法条是重中之重。仔细发现真题中哪些是常考法条,其命题形式是怎么变换的。仔细比较各年的真题我发现原题的重复率非常高,对于这一部分试题一定要拿到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分析历年试卷时不要太执著于题目本身,而应多注意命题的思路与方式。
分阶段是最基本的复习技巧。它既是主观上生理的需要,也是客观上环境与条件的必须。科学地分好阶段并依次推进,是司考成功的重要手段。
秦曲:备考前应对自己及对方有个清醒认识,这能使战前准备事倍功半,反之则可能离目标越行越远,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考前期的以下几个步骤,我个人觉得比较受益:
首先是,向往届过关的“前辈”取经。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备考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重要的资料(其中又应分清主次);重点、难点,各科的复习侧重点。至于复习方法,倒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其次是,对于考试的科目、内容、题型,必须有个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就要彻底地“剖析”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这很关键。
我将3个月的复习时间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天。我快速地将教材和法条的主要内容浏览了一遍,获得整体印象,找到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并尽快调整下面的计划。
第二个阶段,30天。我侧重对最主要科目进行详细复习,其他科目进行一般性浏览。此间抓住一个“细”字。
第三个阶段,20天,我再进行了一遍全面复习,尽量把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注重一个“全”字。
第四个阶段,20天。我对重点进行了强化记忆,结合做题练习查缺补漏。
善谋大局,这是北大人的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明明白白的司考人”,这是谋战的基础,赢得司考胜利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宏观上走对了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