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针对的读者不是懒惰的业余爱好者,而是对懒惰这门功课抱认真严肃态度的学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百无禁忌地讨论如何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包括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变聪明
我们都听说过“蛮干不如巧干”。这句话既可爱又时尚,肯定是指出了迈向正确方向的
一步。但是除了反对干活儿(任何活儿,不管是巧活儿还是别的什么活儿)这件事之外,我还有一个很简单的疑问。假设我真的想巧干,我应该如何为了巧干而变得更聪明些呢?
对此,亘古流行的一个答案就是:教育。当然啦,教育能使我们变得更有智慧,可真是这样的吗?
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我的大学业绩
1964年,我初入拉特杰斯大学。那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好学生,我就能成为聪明人。通过学习高深的理论,接触有深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参加发人深省的研讨会和其他活动,阅读各种各样的书,让我的心智得到锻炼,成为聪明人是可以料想的结果。
我是如此深信大学会让我更聪明,深信在大学里功课做得越多我就会越聪明,我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去。我选的可不是降低了难度的课程,比如为诗歌专业的学生所设的基础物理课等。我选的都是那种能教你抵抗直接核袭击的课程,例如分析物理(这门课是为学工的学生而设的)。并且,由于我有些数学天分,我就绝不选为文科娘娘腔们所设的微积分,我选的是专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所设的10个学分的理论微积分。而10个学分就意味着这门课整个学年都是每天上课,而不是一周才碰面两次。
带着童子军那种勤勤恳恳的劲头,我将所有的事实、公式、演算、概念、理论和验证一股脑地装进我那严重负载的大脑,下定了决心要以此变得更聪明。啊,你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是个笑话——我并没因此有一丝一毫的长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