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中国股市向来被称为“政策市”,股市的涨涨跌跌,起起落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围着政策的指挥棒在动:一个政策信号可以使低迷的市场突然暴涨,另一个政策信号又会使狂热的市场急转直下。而到如今,政策“牌”却失灵了。股市持续下跌4年,管理层救市措施接连不断出台,从紧控新股发行闸门减缓扩容压力,到鼓励保险基金入市、培育和增加机构投资者、降低印花税、允许国企和上市公司买卖股票、引入境外管理机制、打击市场违规行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等,再到“国九条”、“温六条”、“尚六条”,可以说政策的“施刀令牌”都已用光,可什么效果都没有,甚至于“利好”政策也起助跌作用。为什么“政策市”的政策会失灵?政府救市还有招么?
作 者:“政策市”翻脸不认政策,是市场的一个进步。“政策市”是一个蒙昧、初级的市场形态,在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市场力量还很卑微的时候,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是能够凌驾于市场,市场往往是看权力、政策的脸色。但市场终归要发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当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它就一定要按自身的原则——市场规律运行。顺市场规律的政策,则灵;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则会被市场唾弃。市场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它不接受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主宰,它不是面团,也不是变形金刚,不可以任由外力捏来拧去。华尔街有名句言:“政府要想干预市场,就好比用葡萄干喂大猩猩。”相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每天超过1万亿美元的成交量,这只“大猩猩”,任何政府所能用于干预市场的财力也只相当于“葡萄干”。在市场规模小、市场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政策可以对市场发号施令,立竿见影,但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力量足够强大之后,它就只听命于市场本身的规律了。
市场原则的核心就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在中国股市发育初期的蒙昧时期,可以不管价值规律,垃圾也可以当成黄金炒,a股平均市盈率一度炒高到72倍!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就是三十几、五十几倍!全世界哪有这么金贵的股票?有人还喊出豪言壮语:上海a股指数将来上看4000点、1万点!更荒唐的是,同一个公司同股同权的股票,卖给内地穷人40元,卖给香港人和境外人10元。后来为了照顾b股的投资人,又让内地人去买b股,这不是让穷人去救富人吗?希望b股向a股看齐,结果成了市场的笑话,反而是a股拉回去向b股、h股看齐,这才是市场价值回归,股价终究要与周边市场接轨。
股市作为最现代化的金融证券市场,早已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它一定会受到全球市场参照系的影响和制约。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或打开电脑,发现人家成熟股市的股价只有我们a股的1/3甚至1/4时,才意识到买a股的风险和不划算。同时,中国人对东京股市炒到最高70倍的市盈率,最后气泡破裂,日经指数连跌4年最惨时跌去4/5的教训有了警醒,从2001年开始,a股市场开始回调。应该说,这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开始。可是,一些“多头司令”仍然吹嘘:中国股市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高增长,上市公司高成长,50倍的市盈率也不算高。结果怎么样?“高成长”的中国上市公司有几家真正在高成长?100多家公司被“st”,摘牌的也有一大群,“金蛋”变垃圾的情况比海外股市多得多,令人心惊胆战。有“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的股价还是要去向周边股市的股价看齐,甚至低于h股股价,这就是市场。
回头看看这4年来,政府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呵护这个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旺市救市措施,但为什么市场就是不理会?不是因为政策管不管用,而是市场规律在发威。过去政府的利好政策还能使市场产生短暂的兴奋,但价值规律摆在那里,你股价贵得太离谱了,是全球平均股价的三四倍,它终究要向价值中枢轴线靠近,这是任何政策等人为因素改变不了的。
策划人:可是,现在a股指数已从高位跌去了一半多,平均市盈率只有十几倍了,许多绩优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了,比华尔街的同类股市价格还低了,应该说投资价值已经凸现了,可为什么市场还是暴跌不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