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攻略: 公司高速成长的中国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牛根生语录(3)
    最大的培养在实践。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我自己体会,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交换”。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诚信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最大学问,就是“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从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在企业竞争中,保护与自我品牌形象相关系数高的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更高的策略,是另一种“为自己负责”。因为竞争当中有联合(潜在的联合,或者显在的联合),对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应该觉悟到,每个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的张三牌,李四牌,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内蒙古牌,呼市牌。这个大牌子闪光,我们每个企业头上都有“光环效应”;这个大牌子受了污染,我们每个企业的头上都会“佛头着粪”。在区内,蒙牛的牌子怎么被人砸都可以;但在区外,如果还要砸,那么砸的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蒙牛的牌子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常想,如果缺乏参照物,缺乏警觉性,可能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差,反而散了……蒙牛超不超伊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与伊利同属于草原品牌、内蒙古品牌。今后比较大的可能是,有时伊利超过蒙牛,有时蒙牛超过伊利。哪一方长期做第一,也不一定是好事。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剥夺别人的利益,甚至明天也可以继续剥夺,但后天你将得到一颗苦瓜。一个企业如果只想活一年两年,那就罢了;如果想长命百岁,没有“长寿基因”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常常强调“市场导向”,其实“市场导向”最大的窍门不就是给别人带来利益吗?所以,企业利润率低了,我不安;利润率高了,我也会不安:是不是把人家哪个环节的利益给剥削了?如果真是这样,就得迅速纠正,否则,这个得利少的环节以后就会缺位,它一缺位,整个产业链条就断了,我们的整体利益也就没了。

    现在需要的是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样消费者认同你以后,才不会说拜拜。中国的企业好三年坏三年,基本上是个大规律。问题在哪?主要在于用心不专。在国外,几代人做一件事非常平常,所以,他们才会有世界级的大企业诞生。我去法国考察时,去过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家族牧场,他的主人说:1894年他爷爷养的奶牛获得体重第一,1917年他父亲养的奶牛得了单产冠军,1976年他养的奶牛得了第三,现在他的重孙子也开始养奶牛了。他说:‘听说中国牛奶是两个字组成。我们刚刚学会了牛字,正在学习怎么写奶字。’我听了后要说,法兰西万岁!我们连牛字都还不会写啊!”

    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因为那个做十件事的人,用九件事只争取到10%的成果,那是不行的。”

    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