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9日,内蒙古蒙牛乳业在呼和浩特市与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晖、英国英联举行了投资入股签字仪式,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投资26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三家投资机构经过此次人股后,共持有蒙牛乳业约32%的股份。
此次注资是内蒙古民间一次性引进外资数额最大的项目,也是国内乳业所获得的最大一笔外来注资。对摩根这样的投资者而言,它所选择的合作伙伴通常都是行业内的顶级企业。确定蒙牛为投资对象,是其第一次涉足乳业,也是其第一次将目光转向中国西部。从2002年元月开始,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三家公司,先后11次到蒙牛进行尽职调查、考核,前前后后经过近20轮的谈判,方达成协议。
而对蒙牛而言,最艰难的倒不是怎样说服外资“多多进来”,而是怎样将增资扩股的规模控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因此,谈判的主要格调竟然是:再降一点投资量,再增一点投资价……最终,时隔一年,2003年第四季度,这三家国际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增资扩股3500万美元,但蒙牛中方股东仍处控股地位。至此,蒙牛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额最大的企业。
摩根等三家投资商的良好国际背景,为蒙牛海外上市开拓了捷径。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这次上市创造了香港股市多项新纪录:
①发行价定在最高端(3.925港元),相当于2004年收益预期的19倍。
②在香港地区,投资者见面会后下单成功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0%;
对国际投资者配售部分,6家大国际投资者都下了大额订单,成为蒙牛的核心投资者。同时,创造了当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发行最高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率(散户206倍的认购,机构投资者超过20倍的认购)。
③首日交易,跳涨24.2%;短短5个月,最高跳幅高达78%。
④首日挂牌,成为港交所成交额最大的个股(占大盘总交易量的12%)。
⑤有关证券媒体评论:蒙牛上市再燃香港市场投资热情,重振了香港ipo市场。
蒙牛是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内地乳制品企业,共募集国际资本13.7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56亿元。这意味着,蒙牛从此将用全球股民的钱,办中国农民的事(养牛增收),办中国市民的事(喝奶健康)。同时意味着,今后与蒙牛一起同行的伟大同盟军又加了一支:千万股民。
2004年6月16日,带领蒙牛路演团队凯旋的牛根生,在生产经营联席例会上作了这样的回顾——
卢俊哭了,不好意思当着众人哭,跑到洗手间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