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四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控制贝加尔湖
    大量的军队和战略物资,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俄国的欧洲地区运往伊尔库茨克,不断的加强着伊尔库茨克的兵力。而这段时间,**队仅仅只有第四集团军,从贝加尔斯克向伊尔库茨克进攻,攻击的力度并不大。另外的两个集团军和骑兵军,都在休整当。当然,这些军队,也都开始向伊尔库茨克方向集结了。或许,这就是大战前的宁静吧!

    负责东西伯利亚俄军的尼古拉大公,已经觉察到了国的意图。国是想要在伊尔库茨克和俄军进行一场决战,以决定俄之间这场战争的胜负。对此,尼古拉大公也倾向于这么做。虽然,如果让他自己选择的话,他更加愿意向西方撤退,以缩短后勤补给线。但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不愿意这么做的。这使得尼古拉大公只能在伊尔库茨克和**队决战。同时,他也知道,这一战对于俄国的重要xing。一旦战败的话,俄国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了。在乌兰乌德,尼古拉大公已经充分的领略到了**队的厉害。为了取胜,他只有拼命的加强伊尔库茨克的军力。

    西伯利亚大铁路非常的繁忙,一列列的火车,将大量的俄国士兵和物资运到这里。甚至,为了加快速度,还有不少的士兵通过步行的方式向伊尔库茨克集结。对此,国方面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要不然的话,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队北上,就能够轻易的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尼古拉大公也意识到了这个危险,因此,在加强伊尔库茨克的兵力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加强亚地区的俄军的兵力。希望能够击败,或者拖住国陆军的第5集团军和第1骑兵军,保障伊尔库茨克的后方。

    国方面,也在尽可能的往前线运输物资,一车车的武器弹药。通过火车运输到买卖城。然后在通过汽车、马车以及货船运到贝加尔湖沿岸。特别是上百艘的小型货船,发挥出了非常大的功效。这些货船,从买卖城出发,经sè楞格河进入贝加尔湖,在运输到贝加尔斯克等地方。虽然航程有上千公里。但基本4天就能够完成一个来回。可以向前线运输三千多吨的各种作战物资。有效的保证了前线的供应。

    到了五月底的时候,俄军在伊尔库茨克已经集结了五十万的军队,而国陆军的物资准备,也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伊尔库茨克的大战。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英法俄三国联合舰队,已经出了曼德海峡,进入了阿拉伯海了。按照计划,到六月底的时候。联合舰队完成了在印度的休整和补给之后,就会进入马六甲海峡,抵达南国海,和国海军决一死战了。这一场战争的高cháo,也将正式来到。其,伊尔库茨克的俄双方的陆地战场的决战,将首先进行。整个东西伯利亚上空,都笼罩着一片战争yin云。

    而在决战开始之前,首先爆发了一点小插曲。俄军发现了**队通过货船往贝加尔斯克运输物资。尼古拉大公立刻发现俄军的船只。向国货船发起了攻击,希望可以切断**队的后勤补给线,以削弱**队的战力,提高俄军的胜算。只不过,在贝加尔湖之。俄军并没有正规的海军。他们只不过是将这些货船进行了改装,加装了重机枪和一些小口径的火炮而已。

    最开始的时候,国方面没有防备,损失了好几艘货船。但随后。国方面就采取了争锋相对策略,在货船上部署了不少的重机枪以及迫击炮。和俄军在贝加尔湖上打起了水上大战。只不过,这样的话,倒是影响了对前线的物资运输。这使得对伊尔库茨克的战斗,不得不延期。最后王毓泽,也知道了这件事了。

    “陛下,俄国人太狡猾了,他们的武装货船虽然不多,但他们却不用运输物资。往往几十艘武装货船集结起来,围攻我们的货船,这样的话,一方面让我们损失颇大,另外对前线的物资补给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看来,在伊尔库茨克会战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先控制贝加尔湖!”总参谋长熊武说道。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狭长弯曲,好像一轮弯月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是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最宽794公里,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米),为世界第二。其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着。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最大的是sè楞格河,而从湖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贝加尔湖构造罅隙四周围绕着山脉,这些山脉高度达到2500多米。此湖泊的湖底沉积物厚度超过了8千米。这就是为何贝加尔湖罅隙的实际深度为10~11公里。此深度可以与世界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相媲美。

    最早生活在湖边的居民是距今七千年前的肃慎族系先民,后人从他们留下的壁画等物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湖岸的萨甘扎巴悬崖壁上刻着海东青、天鹅、鹿、狩猎台、跳舞的萨满巫师等图画,这些图画在1881年被发现。另外,在湖岸上,沿着路边还建有许多石祭台。这些图画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见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