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员工有多棒: 把“问题员工”打造成金牌员工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耐心听完员工所说的实情 空谈和谎话(2)
    有的时候,妨碍员工开始认真考虑工作表现的并不是心理问题或者听起来很专业的心理自卫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窘迫。有时你会碰到这样的员工,他遇上了很多麻烦,正处在一个低潮期,但是他又开不了口,无法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感受。而有的员工又是因为不是很了解目前的真正处境,被自己的错误想法所包围而说不清楚。总之,在这个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听完员工的话,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直到最后听出问题的苗头。

    把第三阶段中最关键的东西挑出来

    这里所说的苗头指的是什么呢?这种苗头就是指员工在第三个阶段要结束的时候会说的话。第三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员工会说个没完没了。他所说的话里面有很多内容重复的东西,还有滔滔不绝的各种故事。这之后员工会停顿一会儿,然后就是员工的话要说完的时候了。需要留意的苗头也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种苗头是一个信号,一个暗示——员工已经开始放松下来,这个阶段的谈话就要结束了。其他可以预示这个苗头出现的举动还有员工往椅子的后背上一靠,原来紧绷的肩膀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或者是你察觉到他整个人都从紧张的气氛中完全放松了下来。有时员工甚至会直接说:“哦,我想我已经把要说的话都说完了。”

    第三个阶段很好地诠释了我提到的交流规则:“无论我说了什么,其实并非如此。”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耍一些小聪明。我们不会按照事情的真相和原貌来给别人描述。我们会去误导别人,还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我们十分熟悉说话的技巧,所以我们知道怎么样去误导别人的认识。此外,还要牢牢记住“谢尔曼规则”的第二点:“无论我说了什么,其实还不止如此。”当你注意到这个苗头时,当员工归于沉默时,不要认为他已经真的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了,事实上还有很多话他并没有说出口。

    有很多方法鼓励员工再重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说出一些他之前没有吐露的信息。一个办法就是保持沉默。无声的你就是在要求员工重新开口。事实上,这几乎是强迫员工再接着说下去。另一种处理第三个阶段结尾的办法是给员工一些鼓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