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筐螃蟹里,最靠近筐沿而且最讨人喜欢的那一只先被提拔。
1 哪只螃蟹先被提拔?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无论它的力气有多大,其他螃蟹也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螃蟹离开蒌子的唯一途径是有人把它从里面提出来。
实际上,无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办公室里,也都是这样一只装螃蟹的蒌子。每一只螃蟹都急着爬上去出人头地,可是,一个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不可避免遭到其他“螃蟹”破坏与与拉扯,单凭自己的力量可能无法摆脱。
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外力来脱颖而出,而有能力又有职分来从一群螃蟹中把我们提拔出去的人,就非自己的领导莫属了。
多与领导在一起,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提升的机率就比在基层高得多。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有一天晏婴坐车出门,车夫挥动马鞭,一副耀武扬威的模样。
晚上车夫回家,妻子就恨恨地责备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可他还是那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比他雄伟得多,却只做了他的车夫,还耀武扬威,狂傲得不象样儿。正因为这样你发达不了,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
车夫听了妻子的话,变得谦虚和蔼,晏婴觉得很奇怪,御者就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其实又何尝是战国时代的车夫,在我们身边,有多少领导的秘书和司机因为得地利之便,而飞黄腾达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况且,“伴君如伴虎”的局面也是可以改变的。首先需要明白,部下害怕领导,领导也害怕部下,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说,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从部下的角度来说,他们会觉得领导架子大,不好说话,不好打交道,因此害怕与他们交往。但实际上,所谓的“架子”,实质上是一种“距离感”,领导需要利用它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增加自己的神秘感,使自己显得更有魅力,并用它来调节人际关系和处理政务。
领导都希望得到部下的敬畏,而且职务越高,这种需求就越多。与这种需求相适应,架子也就应运而生。只有架子越大才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和爱戴,我们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就不会觉得他们架子大有什么大不了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