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光辉的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失败的悲叹与绝望中,并不因此放弃对人生挑战的勇敢意志的那一个过程。
“不倒翁”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玩具,无论我们怎样推它,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弹起来。日本人把“不倒翁”称为“永远向上的小法师”。
在日本政界,有这样一个习俗,参加竞选的时候,把不倒翁拿来当作竞选总部的装饰品,还有人把它的一只眼涂黑;如果竞选胜利,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涂黑,表示庆祝。
失败是人生的一味苦药,但却对人生不无补益,如果我们把吃苦当作吃补,失败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和阶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一句老话,但能真正悟透这句话的人却不多。
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不倒翁”因为重心在下面,所以从来不会倒地不起。而失败所教给我们的东西沉淀起来,就可以让我们的重心越来越低,从来成为一个失败后再爬起来的“不倒翁”。
改变自己,要从改变思维、改变内心开始。而改变思维,必须先自我沟通,只要告诉自己,我能,我可以这么做,就会充满希望地把全部力量投注下去。
有一本讲述成功者经验的书叫《索尼法则》,第五条描述的是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书中写道:“未能成功的原因是能够成功的证据。最好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有人把失败者分成四类。
第一种人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
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难以救药;
第三类人能够总结自身失败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但总是重蹈别人的覆辙。这类人比第二类人又高出一筹,但还远远不够。
第四类人既不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会在别人摔倒的地方跌跟头。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只有第四类人才是最善于利用失败价值的人。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灯丝的过程中,曾经试验了几千种材料。有人说他失败了几千次,他说:不,起码我知道几千种材料不能用作灯丝。
对于这样伟大的发明家来说,同样一项试验,站在一种角度可能是失败,站在另一角度则可能是成功。甚至还可以说,失败正是在为成功铺路。
可口可乐的发明就是源于一次配方失败,x光的发现也是源于一次试验失败,但这些失败的人最终从失败中受益无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失败进行寻根溯底的追问。知道为什么失败,就是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