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给父母的忠告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0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2)(2/2)
    丈夫:问什么?那是老师的事。咱们只要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睡好就行了。

    对于一个没有独立谋生能力的孩子来说,自然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父母也确有责任让孩子过得舒适点,不少父母甚至不惜为此节衣缩食。爱子之心,舔犊之情,溢于言表,但是,父母对孩子却不仅仅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也应教育好孩子。

    “养”与“教”是分不开的。“养”是向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创造适于孩子发展的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物质基础。“教”则是在“养”的基础上,通过父子母女之间的天然亲情关系,于潜移默化中把父母自己所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引为习俗传递给孩子。并且,由于父母的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丰富,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也有直接指导的作用。此外,从某些意义上看,“养”里面也就包含了“教”。过分溺爱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父母在“养”孩子的同时也就把只问收获,不问耕耘的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中;相反,勤俭持家,只满足孩子合理需求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节制自己的,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古以来,纨绔子弟多出豪门,不能说与豪门望族养孩子方式无关。

    管养不管教是一种糊涂观念。产生这种糊涂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把父母的教和教师的教相混淆,把教育孩子理解成单纯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其实,父母的教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是一种人生教育、人生启蒙,而不仅仅只是知识教育、智力启蒙。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在向孩子灌输基本的人生态度。通常讲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讲父母要每天像老师那样给孩子上课,教他识字做题。另一个就是认为“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就像花鸟虫鱼一样,只要做父母的及时给他们以养料就会自然地长大长好,不用操心。这种类比是错误的。孩子的身心发育虽也有与花鸟相似的地方,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发展不是孩子发展成熟的主要内容,只是一种基础罢了。孩子作为一个人、其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性发展。诸如历代人们所遗传下来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引为规则的内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经验,实践这些原则。这些东西可不是通过食物、水分可以进入孩子的大脑和心灵中去的,必须依赖于教育机制才行。如果说,各种动植物的发展只是从生物层面到生物层面的话,那么孩子的发展则是从生物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这种飞跃有赖于父母、教师以及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养”好孩子是一种连动物都会的本能,但“教”好孩子却是一种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伟大的艺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