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
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客观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学好学坏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条真理。
家庭教育,说到底,是一个环境的教育,是靠优良的环境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而不同于社会教育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这是“家”和“学校”的本质区别。
古今中外、优良的家庭环境,造就出类拔萃人才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所以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们,不惜重金,又是买钢琴,又是买电脑,又是请家教,目的很明确,给孩子学习创造个好条件。这无疑是对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不能过分,有位朋友,只听一位亲戚说:“这孩子手指真长,可以练琴。”就拿出近万元买了钢琴、提琴等好几种琴,也不去考察孩子乐感、听力、节奏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一下是否能成才。他还有理,反正我对得起孩子。
目前盲目地为独生子女创造物质环境的倾向已成为一种时髦,以为那些“家”,就是靠东西催起来的。把成才看得像栽棵树那么容易,只要肥足就能开花结果,岂不知许多艺术门类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特别是那些家长根本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尤其更要慎重,少做玄梦。
我们说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物质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对于多数父母,前者难以做到,但后者则应当做到。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亲爱和平。这是一个家庭成立的根本,夫妻之间,父子或母子之间如果一点亲情温暖都没有,子女如同住店,心灵必受损害。曾经有一对夫妻,结婚四十年,打了四十年的架,临终时,子女一个也没有,可见亲情之一斑。任何父母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都足以让孩子胆颤心惊,恶梦重重。
二是要有高尚情操。孩子时刻在模仿大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印在他们心里。有的做母亲的一方面对丈夫甜言蜜语,背后却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孩子全看得见。有的父亲,一方面让儿子做老实人,一方面他撒谎成串,儿子都听在耳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