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社会,子女教育父母的现象就更普遍了。比如,子女向父母提出批评、建议,父母接受了,是“教育”活动;父母不接受,也不能否认子女是在“教育”父母。只要是为了转变别人的思想、增进知识,而施加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都应当视为“教育”。特别是现代社会,新事物、新知识、新思路、新观念层出不穷,少年儿童思想活跃、反映敏捷,不保守,感受能力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做父母的虽然也能接受,但往往要比他们慢“半拍”或晚“一步”。子女向做父母的介绍新事物、传授新知识、宣传新思想、传播新观念,不论父辈是否接受,都应当承认这是子女在“教育”父辈。
如果说过去由于封建家长制思想作怪,家长以为自己有特权,比子女要“高一等”,即使子女说得对也不能接受,接受了也不承认是“接受了子女的教育”。那么,在现代社会,家长和子女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子女说得对的,家长就没有理由拒绝。况且,做父母的必须明白,我们的年龄比子女大,经历比子女长,经验比子女丰富。但真理不见得都在父母手里,有时也在子女一边,在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谁说得对,有道理,就可以按照谁的意见去做。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指出:有的父母怕“接受子女的教育”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子女会更不听从自己的教导。其实不会,恰恰相反,父母能虚心听取、接受子女的“教育”,会更进一步提高父母的威信。常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父母能放下架子,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子女的规劝,他们会更加尊重父母。父母听取、接受子女的劝告,能平等地讨论问题就等于在父母子女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必定大大改善父母子女的关系,密切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建立一种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同时也会增强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子女会更加谨慎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自觉地按照父母所期望的那样要求自己。对“施教者”来说,教育别人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说,父母接受子女的教育,也有利于教育子女。
愿天下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渴求平等,请不要对他们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
想当初我们年轻时……
父母在孩子面前多少总是以一个相对成功者的形象出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