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给父母的忠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4章 孩子的不良习惯(8)
    这也许是奶奶太多心了,或是勾起奶奶什么伤心的事。但做父母的应当从这个故事中,认识到平时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所谓“礼仪”,是指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如果只知道“应该”对人尊敬礼貌,而不懂得“如何做”才能体现尊敬有礼貌,弄不好会适得其反,伤害对方,惹人反感。小明对奶奶说的话,就属于这种情况。

    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带着孩子在路上遇到熟人,于是让孩子叫“阿姨”、“叔叔”等。如果孩子甜甜地叫“阿姨好”“叔叔好”,爸爸妈妈都觉得很高兴,对方也会表扬孩子有礼貌。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无论父母怎么启发孩子,孩子就是“金口”难开,弄得父母很难堪。于是这些父母们在带孩子去访问别人的时候,事先给孩子打招呼:“出去要叫人唷,不然以后不带你出去了。”或是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就是这点不好,出去不招呼人。”更有甚者恼火地责骂孩子:“连招呼也不会打,真没出息!”

    教孩子招呼人、有礼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需要上好,但是要孩子和陌生人好好地打招呼,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能和父母好好地打招呼,对陌生人却不能。有的性格内向的孩子到了小学毕业、初中、甚至高中毕业仍然有一张口说话就脸红、害羞的情况。孩子见到陌生人就紧张,加上父母不恰当地评价,孩子会更加紧张,当然就更说不出话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怎样呢?首先不能操之过急,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很好地与人打招呼,而应当利用家里来了客人的机会,让孩子习惯于和陌生人打交道。而且可以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帮忙接待客人,如帮忙端茶,拿烟灰缸等,这样孩子可以逐渐克服害羞心理,对有陌生人的场合逐渐就会习惯起来,紧张感自然也就可以消除了,愿意与陌生人交往。招呼也便成了一种自然的事情。其次,应当和孩子讲明道理,与人打招呼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它反映了人的文明礼貌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所以当孩子不愿意或不好意思与陌生人打招呼时,家长不能急于求成,那样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有位心理学家劝告家长们说:与其强迫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不如教孩子习惯各种场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