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海尔式推进(上)
    海尔式推进

    .c.全球力量,全球到达

    最新的发展明确无误地显示了海尔的全球化战略指向:“全球力量,全球到达”。戴尔能够借量身定制颠覆电脑市场,海尔就可能够借此颠覆家电市场。

    ——题记

    今年中国公司的跨国并购特别具有观赏性。尤其是海尔竞购美泰克“跌荡起伏”,最后惠而浦加入竞购更是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其中蕴含的家电巨头的战略指向,更是让人侧目。

    惠而浦果断发起阻击战

    并购伊始,焦躁的媒体便撺弄着不甘寂寞的专家学者,一个个走到前台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东西纷纷发表高论,好像从事并购的公司与企业家困顿到需要人来指点的程度。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理论框架中,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海尔的目标与冲动。他们习惯于拿联想收购ibmpc与海尔竞购美泰克相比较,认为联想准备了三年,而海尔是仓促上阵;海尔终于放弃了自主品牌之路,转而仿效联想走上了以并购为手段实行全球化扩张的道路;除了收购价格以外,整合美泰克的难度与经营双品牌的矛盾,让海尔中途退出了游戏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评论,散布在各大媒体之间,形成一种整体意向,海尔竞购美泰克,是一场发生在错误的时间、不清晰的战略意图、生硬的并购策略等的大合唱。上述评论纯属观察家和媒体对张瑞敏的全球化思维的误解。

    洞悉海尔战略意图的,不是大学教授和并购专家,而是24小时不停地在琢磨行业、琢磨海尔的惠而浦。不缺同质资产、不缺生产线、不缺渠道的惠而浦之加入美泰克的竞购让人费解。可能的解释是,惠而浦熟谙当年ibm因容忍戴尔所产生的颠覆性危机。因此它担心冲击力强势的海尔登陆电子产品主渠道,会以它的速度和创新,彻底掀翻美国消费类电子大规模生产的现有格局,危及生存环境。于是,不惜花费血本,果断阻击,并一再提高报价,收购单价已达18美元一股。因为惠而浦知道,单凭一个为卖而买的私人基金公司,不足以阻击海尔成功登陆主渠道。

    惠而浦为什么如此看重海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