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中石油胜在内在态度
    中石油胜在内在态度

    《卧虎藏龙》故事简单,却充盈着多彩人性与江湖规矩的纵横交织。看后无论在视觉,还是思维,甚或内心都可以受到强烈的震撼。中石油收购加拿大pk公司,正是这样一桩相当低调的交易。在成功之前,没有媒体的炒作,而成功后好像一切又是那样简单,没有太多的嚼头,因而习惯热闹的媒体也没有多少可以炒作的题材。

    其实,中石油竞购pk,涉及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等多国石油巨头,前后经历了多次诉讼,其蕴含矛盾的复杂程度,超出局外人的想象。最后,中石油集团成功遏止了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轮番进攻,消解了印度国有能源公司的努力,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对价41.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pk公司。作为在加拿大注册的pk,其油气田、炼厂等资产全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据对外公布的数据,目前它的年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而pk公司在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多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较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石油的收购有着实质的不同。这里面体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企业思维。早在几年前,中石油就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展开了合作,还修建了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以解决哈萨克斯坦在石油出口上单纯依靠俄罗斯管道的局面。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中石油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对中石油来说,也深知对方的习惯和需求。而且,中石油更能巧借东风,总书记2005年7月份访问哈萨克斯坦,中石油打出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两个国家的战略合作的旗帜,抓住了哈萨克斯坦的舆论。把交易放在政治氛围有力的背景下,这是很明智的。在并购起伏最大的时刻,8月24日,一向低调的中石油率先主动宣布,哈萨克政府部长以上级官员与中石油代表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坦纳会晤期间向中石油表示了祝贺。在加拿大董事会开会前的时刻,又能恰到好处的公布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备忘录,这些设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内在态度。

    我发展,如何让友邦因此也获得发展,是中石油收购pk的最大亮点。我发展,也要让你因我的发展而发展。这样一种内在态度,形成很强势的势能,使中石油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收购的本质是利益,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照顾程度。此项交易的最大突破在于,通过陆上管网资源的配合,将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与中石油的国内配套设施相结合,既减少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又能将中国的能源需求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亦有了中国市场的支撑,从而摆脱了单纯依赖俄罗斯输油管的局面。这样就把自己的利益与友邦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这里没有毛躁和不自量力,而是长期战略的体现。在中石油2001年编撰的《世界油气资源国投资指南》内部文件中对自己和对周围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只适合中小企业进入,并不适合大企业;在公司国际化运营层面,中石油的优势在于其勘探开发成本较低,但生产作业成本过高,精细炼化技术落后,导致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中石油的跨国、跨文化管理能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石油收购案的意义已然远远超出了拿到一块优质石油资产。中石油的收购还在加拿大广种人缘,以至于加拿大总理马丁在10月底跟布什通话时表示,今后或可能有更多的石油卖给中国。另外根据《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日报道,本来俄罗斯对修建俄中石油管道准备工作进展迟缓,可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成功后,俄罗斯总理普京更于近日签发专项命令,责成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加快推动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的建设进程。担心向中国供油的动作迟缓,可能导致中国广大的石油市场成为中亚诸国的天下。

    “间接路线战略”的有效性正不断得到证实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