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写意: 官场现形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市井间有类“会说话”之人,特点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其一。《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城,小心翼翼初登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几段话就展现了她“会说话”的超凡才能。先是人未到话先行:“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似火的感觉。随后拉过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席话,既让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而当贾母半嗔半怪说不该再让她伤心时,王熙凤话头一转,又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至此,她把初次见到林妹妹应有的又悲又喜又爱又怜的情绪,抒发表演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社会里,仍然不乏这类“会说话”之人。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在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们往往出身于复杂的家庭背景,成长于多变的社会氛围,从小养成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的性格。他们不乏应变之才,但机敏有余,原则性不足。置身一个环境,必先搞清人和人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搞清喜欢听什么厌恶什么,高兴听什么就说什么,讨嫌的话绝对不说。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他们会左右逢源,两面讨好:说此好,能挠到痒处,引来发自内心的欢喜;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 ,让人频频颌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十分谨慎,对谁都露笑脸,唱颂歌,对谁都客客气气,热情洋溢,对谁都不讲掏心窝子的话,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参加讨论会,他们会尽量避免开第一腔,轻易不亮自己的观点。有时逼到头上不得不讲时,也是多讲模棱两可的话,不疼不痒的话,可伸可缩的话。一旦后面发言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能够很自然地拉回来,拉成并无不同,绝对避免观点交锋。在领导面前,更是鼓动如簧之舌,说恭维话,说体己话,但由于“会说话”,还要落落大方,言词恳切,娓娓动听,不愠不火,既不显得谦卑,又不露阿谀奉承之态,领导听了不讨嫌,很舒服,有时还心旷神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