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父子迷惑地摇头。施老接着说:“这是因为我们两家所选的地方不同的缘故,绝不是行动上有什么差错。天下之事没有固定的规矩,也永远没有不变的是非。从前需要的,也许今天弃而不用;今天弃掉的也许以后仍然需要。这种用或是不用,是没有对与错的分别的。顺应时势寻找良机,是不可缺少的智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即便你们象孔子一样渊博多才,象姜子牙一样足智多谋,又怎能不四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恍然大悟,脸上的怒气一扫而光,诚恳地说:“我们全都明白了!”
施、孟两家的不同遭遇,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人们在选择自己的立足之地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切不可轻信别人,或凭主观想象,莽撞从事。
知非不处 远祸全身
魏晋南北朝时,王子萧子良和范缜发生了一次争论。
萧子良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人生命运是三世因果注定。他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那么为何有人富贵一生,却有人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以致于潦倒一生,默默无名?”
范缜答说:“不同的人生其实就像同枝并蒂的花朵,风儿一吹,有一些花飘在花瓶里供人观赏,另一些花却运气不佳飘到粪坑中,前者是王子你,后者就是在下。”
与随风而落的花儿相比,人都有选择环境的自由,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有人对生活缺乏真切的认识,对即将面临的处境掉以轻心,置身于其中而不知;而有人却能知非不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远离可能惹火烧身的环境。
人们不会对一个平庸之人有过多要求,因为他平庸,相反的,对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便肯托付重任于他,对他寄托很大期望,这一类的人,愈是本领大,也就愈会给自己招来一些艰巨的任务,做得好便罢,稍一不慎就大祸临头了。
所以,即便自己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自矜自夸,而要尽量淡化自己的作用,免受别人的攻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