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智典: 现代人求变应变宝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以逸待劳(2)(2/2)
    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诠释】

    如欲设局困敌,迫使敌人陷于动弹不得之境,并非只有正面对决一途:应该善待时机,刚强之敌会在时机中削弱;相对的,弱势的一方能够逢机转强。这正是《易经·损卦》“损刚益柔有时”所揭示的原理。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先就战斗位置者,拥有主动和充裕的优势;后就战斗位置者,被动、仓促、疲于奔命。因此善于用兵者,必设法先发制人,争取到主动攻击的位置,而不让自己陷于被动,受制于人。

    兵法上所指的,是对战形势的掌控,其要旨并不是仅限于“择地而战”这种战术层次,而在于以简驭繁、静观其变,来应对局势之变,用小规模的行动应对敌人的大动作;也就是让自己站在最能主宰全局的战略制高点上,就像车轴控制轮子一般。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管仲,寓军事于内政,寓兵于民,这是“实而备之”的施政大战略,做到有备无患,以逸待劳;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劳;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戍守北方的雁门,备战已久而不轻起战端,他是在养精蓄锐,一旦奋起,便一战而大破匈奴。可见以逸待劳的妙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