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智典: 现代人求变应变宝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借刀杀人(2)(2/2)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猪,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从之,羽遂见擒。

    【诠释】

    竞争者(敌人)已经明确,与我方相同立场(或不相冲突对立)的友军尚在徘徊观望,就要引导友军去与敌制衡,避免亲自出手,消耗自己的实力。这是从《易经·损卦》推演出来的原理。

    敌我竞争态势已经显露,此时若有另一股势力正在壮大,并且将有所作为,便应借这股力量去摧毁敌人。春秋时代,郑桓公将攻击郐国,先开列一份名单,名单上全是郐国的豪杰、良臣、智谋与忠勇之士,说是打下郐国后,要将这些人封官赐田。为示承诺,特派人在城外设坛告祭,将这份名单埋入地下,又杀鸡杀猪为牲礼,像订盟般隆重。郐国国君便以为名单上的这些人与外勾结,将有内乱,便尽杀这批良臣。郑桓公因而攻灭郐国。

    诸葛亮联合东吴抗拒曹魏,关羽兵围襄阳、樊城,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与蒋济向曹操献计说:“刘备、孙权表面亲密,实则疏远,孙权绝不愿见关羽得逞,可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樊城之围必解。”曹操从其计,关羽因此被孙权所擒。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