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富: 30岁前速成百万富翁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借助别人的力量让自己更强大(2)
    建昊集团1996年在北京成立时,资产已经超过30亿元,下属企业有60多个。它的神奇之处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这个“大”是在两三年内发展起来的。

    何以使建吴集团的发展会有如此之快的速度呢?答案是破除常规,用别人的财产扩张自己的企业。常规的方法是,自己有了资金以后,选项目、建厂、买设备。可是,建昊集团的袁宝璟没有这样做。他说,常规的办法不会有巨大的发展。他要走一条见效快的超速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收购企业。

    袁宝璟的资金收购一两个企业还可以,收购大量的企业很难做到。袁宝璟开动脑筋出奇招,用51%的资金去控制100%的资产。海尔生物制品公司资产为1000多万元。袁宝璟用500多万元买下它51%的股权,从而实现控股。温阳制药厂资产为1900万元,如果买下它51%的股权需要上千万元。袁宝璟用海尔生物做抵押,通过银行贷款收购温阳制药厂。

    然后,又以收购的企业为抵押,进一步贷款作为企业的启动资金,使企业正常运转,用利润还银行贷款。条件具备时,再把另外49%的股权买下来。袁宝璟用这样的办法使企业魔术般的壮大起来。

    谈到善于借外力而壮大自己,从而在30岁时成为巨富的人,恐怕不能不提到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盖茨是真正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从而使自己变为巨人的。

    这个举起比尔·盖茨的巨人就是ibm公司,他的全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到了托马斯·沃森参与经营时生意萧条的形势才开始好转。沃森是销售专家,他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1924年之前,ibm只是美国国内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研制成功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计算机。到20世纪70年代,它已经控制了美国60%的计算机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据说如果美国联邦政府1969年不对它的经营加以限制以保护自由竞争,人们将无法预料到它的发展将达到一个怎样的规模。由于这家公司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所以被人叫做“蓝色巨人”。它的经营作风历来严谨稳健,甚至显得有些保守。

    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小公司根本不可能被ibm光顾,更不要谈合作了。有人因此抱怨说ibm把市场所有的机会都抢走了。但是正是这个庞大的巨人企业,却偏偏垂青于当时还非常弱小的微软公司了,好运从此和盖茨牵手。

    1980年8月,ibm公司给盖茨打电话,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起初盖茨不以为然,因为ibm虽是鼎鼎大名的公司,但此前也并不是没有同它打过交道。因为他得去赴一个重要约会,没有时间马上安排这个会晤,便告诉来电话的人说会晤是可以的,但是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盖茨的回答,只匆忙地说,他们的人两小时后就飞到西雅图。原来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盖茨做梦也没想到ibm公司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定同阿塔里公司董事长的约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