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三计里应外合
    城外攻击,内有接应的战术“里应外合”原指攻城战中,预先在城内守军中布有内奸,正式攻城时,作为内应与攻城大军会合,不仅加快了攻城的速度,而且减少了牺牲,争取了时间。

    在其它各个领域中,“里应外合”的计谋都能发挥作用。当然。关键还在于“内线人物”的可靠及才能,其次是里应外合的时间、信号、行动步骤的预谋和策划。

    内线人物安置有两种,一是从外部打入,一是利用对方的身边亲信,其中的奥妙,又是人际关系学科的内容了,其复杂性权当别论。关闭城门反拒杨谅

    隋高祖杨坚驾崩,太子杨广即位,是为炀帝。

    杨广从晋王到太子,再从太子到皇帝,都是靠诡计阴谋得逞,如诬陷原太子杨勇,讨好母后独孤氏等等。另外,隋高祖也死得不明不白。因此,炀帝做贼心虚,害怕王弟们造反,夺他的权。为了杜绝这一隐患,炀帝先发制人,下诏将在藩诸王征回朝廷。

    汉王杨谅任并州总管,辖区内有五十二州,地盘西起太行,东到大海,南抵黄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炀帝诏书到藩,杨谅有鉴于长兄杨勇被杀,四哥禁锢,心里惴惴不安,于是用咨议王颇之谋,举旗造反。豆卢之子豆毓任王府主簿,见状极力谏阻,但杨谅心硬如铁,执意不从。豆毓对其弟豆懿说:“假如我一个人溜回朝廷,自然可以免祸,但这样做只是为了个人安危考虑不替国家大事着想,所以我不打算置身事外,现在权且戴上面具,暂时跟在汉王后面跑一跑虚情假意的龙套,等待时机,再定对策。”豆毓的兄长豆贤此时任显州刺史,闻讯上书皇帝,愿意亲自从军征讨,并借机与豆毓互通消息,约定里应外合,即可加快击败杨谅的进程。

    豆贤的建议得到了炀帝的许可,于是派心腹家人秘密地赶到杨谅驻地,与豆毓商定对策。杨谅去介州,留豆毓和朱涛守城,恰好给了豆毓后院放火的机会。杨谅一走,豆毓先礼后兵,杀了不肯参与里应外合计划的朱涛,联合司马皇甫诞、盘石候宿勤武等人,关闭城门,反拒杨谅。部署尚未妥当,就有人将这一变故告诉了杨谅,杨谅火速回军袭击,欲先安内而后攘外。

    豆毓见杨谅已到城下,就对士兵们说:“贼军来了,大家用心防守。”杨谅开始攻城,驻守南门的稽胡并不认识汉王,下令合力反击,于是利箭如雨般向杨谅射击。杨谅只得转攻西门,因守兵都是并州人,多数见过汉王真面目,所以杨谅未受到类似于南门的接待,很顺利地进了城。

    豆毓的计划攻亏一篑,他自己也被汉王杀害,但杨谅的军事行动也因这一次事变而大受影响。

    举办比赛大开销路

    新加坡有一家食品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式面包,上市后销量很小。于是公司经理找到广告商帮忙,广告商也很为难,因为当时新加坡市场上已经有许多种各式各样的面包了,要使新式面包打开销路的确很难。后来广告商想出一个奇特的主意,刊登了一则别出心裁的广告:“三个月后将在×××地点举行×××牌新式面包比赛,一小时内吃30个面包者,将获得10万元奖金,能吃25个者获奖金5万元,能吃20个者获奖金1万元,欢迎各位先生、女士参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