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计瞒天过海(1)
    趁黑夜渡海袭击的战术

    计曰:“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解曰:自以为守卫工作已经周密,于是戒心松懈,对平时常见的事,总是不会存在怀疑。

    出人意料的奇略,本来就是藏在众目难见的秘密场所。在众所周知之处,往往隐藏了重大的秘密。

    “瞒天过海”是示假隐真的策略。即利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隐蔽”、“弱化”自己的真实目的。

    作战讲究“奇正”、“虚实”。“奇正”是战法变化,“虚实”是制敌弱点,而且要互相配合,变化运用,才能发挥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效果。“瞒天过海”就是用奇正虚实的欺敌手段,来隐瞒、欺骗敌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孔融被敌人困于城内,小将太史慈准备冲破封锁示请救兵。

    太史慈没有强行杀出重围,却带着两个骑兵,带上弓箭和箭靶,开门出城。城里兵士和城外敌人看见了,都大为吃惊。然而太史慈却牵马走进城边堑壕里,插好了靶,练习射箭。射完箭就回城。第二天又照样去练箭,围城的敌人有的起来看,有的躺着不动。第三天、第四天他仍然照样去,围城的敌人就不再理会。第五天,太史慈吃饱饭,收拾好行装,像几天前一样走出城门。出敌不意之时,他突然跨上马背,挥动马鞭,像箭一样冲出敌人的包围,等到敌人发觉,他已经去远了。

    瞒天过海计的成功诀窍,在于本文开头征引的古语。译成现代文,即是:戒备森严,容易轻敌麻痹;时常见惯,往往不会怀疑。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将智谋隐蔽在公开的事物之中,不必与公开的形式相排斥,十分公开的事物往往掩饰着十分机密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