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7节 让抽象的经济理论走向生活
    本文与黄少军合作。

    ——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法登和赫克曼思想介绍

    贡献:对定性变量的分析研究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人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总是复杂纷繁的,总是不确定及存在着种种风险的,而人类的理性思维又是有限的、所获得的信息不是受到种种约束,就是不对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组织或政府如何来预测其行为,如何来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呢?首届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希曾说过,计量经济学是“量化了的经济理论与统计观测之相互融合的结晶”。但是,如何从理论与数据的连接中建立起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即艰深抽象的经济计量模型如何深刻地反映人们的经济行为、验证有关的经济理论、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呢?这就是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焦点,也正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所在。不过,他们的研究与一般的计量经济学不同的是,一般的计量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定量问题,一种商品交易量是多少,价格的高低及由此引起的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但是许多数据不能简单地用定量方式来表示,而要用定性方式来表示,比如,一个人买东西时,是买还是不买;在投票表决时,一个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个人外出旅行时,可能自己开车,或乘公共汽车,或是乘地铁等;一个人不是就业就是失业,等等。这些都是定性问题,用今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发展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这种定性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有利于对人们行为选择的预测。

    2000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法登(dlmcfadden)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赫克曼(heskman),以表彰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赫克曼教授的主要贡献是在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方面;麦克法登教授的主要贡献是在分析离散性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方面。这些理论与方法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问题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麦克法登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人们在选择职业或居住地点时考虑的主客观因素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他的研究最终还导致美国旧金山市出台了知名的bart公共交通系统以及针对老年人的住房和通话需求进行投资。正如他谈到自己的研究课题时所表示的:“我的工作就是试图去建立某种理论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对人们称为‘一生当中最重大的几个选择’(例如职业和居住地点、何时结婚以及生养子女等决定)的普遍性加以研究。”赫克曼则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获得过重大突破,当时他通过阐述受教育背景与工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就业者的自我筛选过程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卡尔·古斯塔夫·乔尔雷斯科教授谈到赫克曼的获奖时表示:“利用赫克曼所研究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就会对就业者的工资产生何种影响,我们还可以对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均相同的男女两性的工资差别有更多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