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者为王: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擅长趋利避害(2/2)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关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接踵而至。2005年5月1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棉织裤等3类产品提前启动“特保”,5月18日,美国又宣布对中国男式梭织衬衫等4类产品采取“特保”。欧盟早先启动了对中国纺织业的特保调查,并于最近宣布将于5月31日起对中国t恤和亚麻纱两类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美欧先发,其他国家闻风而动,南非、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纷纷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采取不同形式的限制。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调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

    美欧接连出台“特保”、我国主动上调关税,内外双重压力之下,整个纺织行业产业链面临难关。不少纺织企业表示,这次调高税率幅度大大超过了部分产品的利润空间,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势必会在近期内大幅缩减。为数不少的纺织企业可能会因此陷入经营困境,尤其是那些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更将面临生存挑战。有些企业的主要产品税负高达每件3到4元,它们可能会因无力承担成本压力而在短期内被淘汰出局。

    美欧挥舞“特保”大棒,国内启动调税杠杆,确实给期待腾飞的中国纺织业带来了挑战。在内外两项措施的压力下,中国纺织业必然有一个盘整。低水平的纺织品生产商淘汰退出,留出的市场空间则将为技术含量高、设计开发能力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大中型生产商重新划分,从而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实现行业重组的目标。同时,两道大坎明显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成本,能促进国内生产商在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上下功夫。或许可以说,提高关税这贴苦口良药加速了中国纺织业从产品时代走向品牌时代的过渡。经过外有“特保”、内有提税的“锤打”,国内纺织产业结构或可换得“脱胎换骨”的机会。

    就是在国内的市场上,企业也同样经受着阵痛。比如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渐成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从最初央行房贷新政到日前的七部委联手行动,人们可以看到中央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决心越来越坚定。此次中央的调控行动更加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而中央越是注重利用经济手段,作为被调控对象的企业越要认清大局,学会趋利避害,顺从调控的大方向,争取博弈中的双赢结果。能顺应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势者,才是俊杰,在经济上才吃不了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