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一些投资方有合作意向时,他说,目前的中化网不会多元拓展,仍然会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即便是投资,也会围绕互联网进行拓展,至少几年内不会进军其他领域。
同时他坦言,现在如果还有投资之举,也不会像当初那样冒险了。一是市场环境不一样,二是更要谨慎,否则会功亏一篑。如果重新再创业,原来的模式肯定行不通了,因为市场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初次创业或者二次创业,都必须要审时度势,否则可能会碰壁。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可预见性,所谓的可预见性是建立在自己的判断、把握上,应该说企业的可预见性和实力、规模、赢利前景等有很大关系。但没有人用可预见性做赌注,这是危险的游戏。
中化网成立的时机也是不错的,如果是现在,可能你看不到中化网的存在。对于创业者来说,时机比冒险和胆识更为重要。我想现在很多人的胆识和冒险精神远远超过我当时创业的情况,但未必就能一下子做起来,找到很好的利润空间,主要是市场环境变化很大。所以我觉得时机更重要,而不要盲目地用胆识、冒险与创业博弈。
选择创业时机固然重要,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际,如何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整合、扩展,同样尤为重要。
2000年的时候,中化网曾搭建一个纺织网的框架,但一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而到2001年底,鉴于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的低迷,并购扩张似乎正逢其时。在别人看来正是互联网寒冬之际,孙德良两次收购了纺织业网站,其中1997年成立的也被孙德良通吃。而两次的收购投入不足70万元。
孙德良一直说自己是创业家而非企业家。其实企业的生命力与人的生命力是一样的。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正是这些支撑着我顽强走下去。当初创业也没有明确要达到什么规模,说实话我都没有想到能够发展到今天。只要是一步一步沿既定目标走下去,有些事情是水到渠成。在外人看来是成功的,即使这样,在制定新的目标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能超越企业的能力范围以及不熟悉的领域。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也许最好是在社会上先工作几年,然后再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创业。
周颖
点评:
●●●●●●●●成功是一种阅历积累
信息作为一个产品的典范不经过风雨怎能见彩虹,孙德良经历了微小的风雨,却见到了美丽的彩虹。他所见到的彩虹不过是散落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无序信息。
从销售奥运体育信息开始,孙德良就一定搞明白了,原来产品不一定是通过大型机器,或者最大化设备制造出来的。居然还有这样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次序收集并汇编了有效的信息,居然就可以卖钱了,而且还是一种商业,如果今天的孙德良否定自己曾有过的这个思考,那是不现实的。
他选择从事化工信息的有偿服务其实是一个偶然,虽然他面对着服装行业的替代选择,但是,仍然是几个朋友寻找化工产品的客户,以及另外的朋友寻找化工产品的生产商的偶尔导致了今天的化工网。孙德良一再强调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应该理解为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有效利用,这不仅为他节省了有效的资金,而且,至少是他在初期就赢利的关键。懂互联网与不懂互联网,同样都建立一个网站的花费有天壤之别,投入资本在100倍以上的差距,孙德良另外一个一再强调的就是初期要赢利,就是发挥了这个长项。否则,他不会有今天。
孙德良对企业的理念非常符合自由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的一些基本脉络。初创阶段的有效控制成本投入,并不断寻找客户赢得利润,成长阶段巩固现有客户群,并不断为客户寻找和创造新的价值,通过收购来尽快满足现有客户的新的需求,以及他后来总结的,自己创业最好是在社会上工作几年,他的意思就是积累一定的阅历,至少懂得一些企业的经营基本原理,这样获得成功,或者说勉强生存下来的几率也会大一些。
孙德良的化工专业网站没有走大规模融资的路线,但是,他发展的确实是最扎实,最深厚的企业。相比许多依靠故事获得融资成长存在的企业来说,孙德良是少见的典范。
(圣路可商务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孙路弘)
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四级风天足不出户,惟恐风卷云蚀。此人孙德良,杭州萧山人氏。肤黑体瘦,语快音重,站在杭州人群里,打死谁也没人相信此君是杭州人,活脱脱一个南海渔民。上学读书没想过做ceo,只想挣够钱之后暴吃一顿,然后练得胸肌发达,容光焕发。1996年“触电”后,胸肌倒是没有练发达,可小脑的转速倍儿快,每分钟至少800转儿。就这样,与互联网有了亲密接触之后,小脸儿还是瘦,但精神了,眼睛一眨转瞬眨出了中化网。这钱就哗哗地来了。钱来多了,气儿倒是没粗,小脑倒是又提速了。借加入wto首宗国内国际域名之争,孙德良不花一分钱在全国做了老大的广告,又是双蠃。互联网里他仍然排不上老大,可他的野心很大。这不,眼下正忙着香港上市,准备好时机往国际资本市场上冲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