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财路: 经营天才的智慧圣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节 危机恰恰是机会(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很多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灾难,本来已经给可口可乐致命的打击,但是思路一转,他们反而利用了战争,不仅绝处逢生,而且还创造了过去根本没有的财富,开辟了原来没有的市场!

    在经营中还有一种情况:你投资了某一项目,本以为会一举成功。但是出乎意料,遭到了惨败。

    这时候,根据一般人的思维,认为这是投资失败,赶紧转向,悬崖勒马吧,否则,会败得更惨!

    然而,一个经营天才一定会对当时的情况做综合的分析。他们绝对不会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要分析到底:这种危机是逼迫自己非退不可的危机,还是促使自己更往前走的危机。

    因为,有时危机前面还有更大机会。你不能因为躲避危机而丧失更大机会。

    王永庆靠当米店小老板起家,积累了一笔财产。20世纪50年代,王永庆虽然对塑胶还一窍不通,但他认为塑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1954年,王永庆排除各方干扰,与人合作,创建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

    该塑胶公司以月产100吨的速度投入批量生产,但台湾的月需求量只有20吨,产品大量积压。股东们担心自己的投入会白白抛入大海里,相继要求退股。王永庆便倾尽家产,购下所有产权,独家经营。

    王永庆想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和售价,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户。但是,市场上的日本产塑胶不比他的差,价格也便宜,王永庆的产品在仓库里堆积如山。

    假如要把产品销到海外,但台湾不过是一个孤岛,远程运输,昂贵的费用又掏不起。看来,王水庆被逼上了绝路。

    但是,他很快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干脆再建一个塑胶加工厂!即形成一个“我就是市场”的格局,把塑胶公司生产的塑胶,再“卖”给自己的塑胶加工厂,然后再将塑胶加工厂生产的塑胶产品出售。

    此举得到台湾的有识之士的支持,他很快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创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塑胶加工厂。

    该厂投产后,两厂互补的生产优势大放异彩。他独占了台湾的塑胶市场,效益惊人。

    之后,王永庆又发现塑胶业与木材结合,市场更为广阔,于是他又先后建立了“新茂木业有限公司”、“台湾化学纤维有限公司”,生产新颖、别致、利润大的特种工业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