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王道: 证券分析实践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恒指成份股沧桑史
    从附录大表b,我们看到1984-1986年期间,恒指成份股原有4家船务公司,但后来都相继被剔除,反映当时航运业的困难。众所周知,东方海外在董建华的领导下,要进行债务重组,多得霍英东拔刀相助,才能渡过难关。最近两年业绩表现蒸蒸日上,但由1986年至今,相差20年才复苏过来,尽管如此,今日仍无法重返成为恒指成份股。另一方面,中远太平洋、招商局等纷纷被选中,所谓“一代新人胜旧人”。隆丰国际原是包玉刚旗下代表航运的上市公司,当日航运业务前景暗淡,隆丰国际结果收购了九龙仓,九龙仓后来又收购会德丰。最后移花接木,隆丰从九仓手上接过会德丰的资产,改名为会德丰,九仓的控制权最后由会德丰持有。

    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置地分拆牛奶国际及文华酒店。1987年这两家公司成功晋身恒指成份股。1994年,整个怡和系,因担心九七政治变化,撤离香港,到新加坡上市。结果1994-1995年整个怡和系的5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怡和策略、牛奶国际、文华酒店及置地公司都从成份股中被剔除出来。

    传媒行业的盈利黄金期出现于九十年初,1994-1995年东方报业及南华早报都被选入恒指。但随着1997、1998年业绩的倒退,两家报业都从成份股中被剔除,前后不足5年光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自1985年加入恒指后,维持了19年,到2004年才被剔除,可算是传媒股中的表表者。

    九十年代初期,国企开始利用香港作为集资渠道,在香港成立公司上市:中信泰富在1992年以第一家红筹身份加入恒指;1994年粤海投资加入;1997年华润创业加入。这个热潮持续至现在:上海实业于1998年加入;中移动亦于同年加入;2000年有联想集团;2001年则是中联通、中海油;2002年中银香港;2003年则有中远大平洋;2004则有招商局及骏威。不过为数众多的红筹中,粤海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现财政问题,于1999年被剔除,2004上实亦被剔除了。

    九十年代地产的兴旺壮大了不少地产公司,所以恒隆地产、信和和恒基发展都是在1994-1996年间加入恒生指数。不过地产的辉煌日子跟随着1997年结束了,过去几年有不少地产公司又再被剔除出来。像2002年有希慎及恒隆集团;2003年的信和及新世界。回顾这些成份股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行业起飞时,公司因为赚钱而市值日益壮大,所以便有机会被选中加入成份股,一旦大气候有所改变,经营困难的时候就被淘汰。

    现时恒指成份股中有些行业已经绝迹了。除了地产的没落,酒店业及传媒亦已没有成份股的代表了,反映了这些行业的困难。工业股的数目是增加了,不过德昌、联想、裕元、骏盛及中海油的生产基地,大部分位处于香港以外。其中以德昌电机较为特别;1994年德昌加入为成份股,在1997年被剔除,但又于1999年再次加入,直至现在。其中因由很值得分析。

    德昌电机的经营环境与香港经济没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业务为制造微型马达出口各地市场,畅销全世界。所以香港经历过的股灾、地产狂潮及网络泡沫等,对它影响都不大,反而外围经济的好坏才决定了这公司的前景。德昌能再次被纳入成份股内,就是有良好的业绩支持。这家公司在制造微型马达方面,无论是成本控制或产品质量,都是达到世界级的。除日本的mabuchi规模略大于德昌外,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对手了。这就是德昌电机的市场经济专利。

    书目

    1.  《投资族谱》    作者 - 史威德(林行止)

    2.  《闲读偶拾》 林行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