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王道: 证券分析实践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1949年中国解放后,有接近100万难民涌入香港,令人口激增至接近150万人。由1951年到1961年,估计有42万非法移民从大陆涌入香港。1961年后,香港加强边境保安,但仍有不少人非法偷渡来港。由1961至1978年再有50万人非法偷渡来港。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这些难民及非法移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廉价劳工,亦为社会带来急切的房屋需求,推动房地产的发展。

    五十年代早期房地产买卖并不活跃。买卖契约是以整幢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当时居住问题迫切,1953年石硖尾大火,政府开始兴建大量公屋,并开放私人楼宇市场,容许新楼宇可以分层或分单位买卖,契约亦有所谓“分契”,不再是单幢楼宇的转让。业主的权益是以单位面积及整幢大厦比例决定多少。

    政府的新政策在五十年代后期,带动了整个私人地产发展业务。发展商可以收购旧楼,合并重建,从中获取暴利。香港知名的爱国商人霍英东先生,亦是当时一个非常活跃的地产发展商。这些发展的资金倚赖银行支持,而华资银行在五十年代后期,积极吸收存款,广东信托始创一元开户,鼓励红簿仔(活期)存款,继而转借给这些发展商。六十年代初期,地产一度炒风炽热,出现小狂潮。但是遇上1965年的银行挤提及1967年的暴动,地产市道逆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