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力好像是一个已开放的行业,实际上,这是国家的战略性行业,为了保证电力供应不断,国家最近明文规定,煤价不准比旧合约上升超过8%,及动用一切资源,保证煤可以由矿坑运到发电厂。同时,电厂亦不可以因供应紧张,随便增加电费,以稳定民生。不过,发电厂仍然处于“中游公司”的窘境,无法将电煤涨价的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一定要落实“煤电联动”,才可以打破现时的窘局。
一个完全开放的电力市场,对国家未必有利。以美国为例,它的市场是完全开放的,结果网络商之间有竞争,电厂之间又有竞争。理论上,有竞争才有进步,价格下降令消费者得益。但实际上,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到,一些投机者利用自由市场议价的机制,将一张能源合约,由电厂到网络之间转手无数次,才到消费者手上,参与者从中投机获利,令消费者需付出昂贵代价。2002年美国西岸发生旱灾,令部分水力发电无法维持,需要从美国中部输入电力,避免停电,投机的中间人从转售电力过程中猎取暴利,结果,西岸居民饱受电费大幅上扬之苦。发电厂则无利可图;网络商则没有足够现金更新网络。年前美国东部更出现了一次大停电,一条垮了的电缆,断绝了整个美国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瘫痪了好几天,经济损失重大,比911恐怖袭击事件更可怕。
国务院的有秩序开放计划,最终是将网络商和电厂分家,希望在2005年分为南北两个大网络;北方分为5个地区,而南方的网络会分为广东、海南、云南、广西、贵州等5个地区。由国务院辖下的5个大型发电商:大唐、华能、华电、中国电力及中国国电5大集团,竞投电力上网络。前3者已经在香港上市;中国电力正在路演,为上市铺路;中国国电尚未重整完成,亦未有上市时间表。
领导人最理想的目标是:这5大发电集团及其他私营的发电商,用有效率的生产竞投上网,提供有效率及便宜的供电。而两大网络亦可以互通,互补不足,由一个地区转移至另一地区,达到供求平衡,最终不会出现缺电或供应过多的情况,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前景。至于外商投资的电厂,当然亦可以参加供电计划,但由于规模较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外商能否成功在竞争之下供电上网,在上网时取得溢利呢?还是未知之数,况且未经国务院批准而兴建的电厂,要缴交33%的税率,而5大发电集团只需缴交17%。
现时这5大发电集团,正全力发展供电能力,应付急速增长的需求,亦为全面开放带来的竞争做好准备。从公布的业绩来看,大唐、华电、华能及华润电力等,他们都致力提升产电能力,全面配合有规划开放的构思。达到发电厂能竞价上网的目的。
现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好像香港的六十年代,以工业作领导。中国现时的耗电量,每年增幅应该比生产总值高出50%,即是当生产总值上升9%的时候,电力消耗是可以上升14%-15%的。但是国务院在审批新电厂时,是十分谨慎的,不想有过度投资的情况出现。结果今年便有20多个省出现缺电情况。这情况对电力生产商却是十分有利的,因煤价上涨,他们提高了售电价格。虽然无法抵消全部上涨成本,因为设施增加,产电力及效率同时提升,销售额亦水涨船高。只要缺电情况再维持多数年(不少专家估计可能维持到2007年),在未来3年,这数家大发电厂,便能利用这机遇壮大自己的实力,亦利用庞大的现金流作出新的投资,保持了长远的竞争优势。他们的发展将会重复香港电灯及中华电力,在香港六十年代起飞时,大量投资、扩大产能及打好基础,迎接溢利的长期上升。
表18中,3家发电公司的溢利表现相当稳定,且有持续性的增长。其中华能及大唐表现出色,因为他们除了自建新电厂外,还可以从母公司购入电厂,实时投产,这也符合中国政府的长远电力发展计划,将网络经营者的发电厂卖给发电商,彻底分家。华电国际规模较小,发展方面很多时会出现青黄不接。不过最近有意急起直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
表18:电力企业纯利一览
年份 大唐发电 华能国际 华电国际
(rmbm) (rmbm) (rmbm)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