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最后期限式的“时间圈套”面前,我们应该注意到,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任意编造的,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好应对的措施。而在己方运用这种最后期限式的手法时,一般是在谈判形势对己方有利,对方欲达成协议的心情比较迫切时较有成效。倘若形势本来就对己方不利,而对方又并不急于成交,那么这种“时间圈套”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还会有伤双方的和气,给谈判的双赢结果设置障碍。
由上面这些“时间圈套”可知,时效的压力对谈判来说,是很严肃的,它迫使人们迅速做出抉择。一旦有一方接受了时效的条件,那么谈判的结果也就难以预料了。
时效作为时间的限制,就像飞机一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日常生活中,来不及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人,4月7日以后还可以和税务局商量补办;10号要付的账单,也可以11号再付;报告迟一天交上去,也不至于因此被炒鱿鱼。时间的限制,只有当你认为它是真的,它才可能是真的;如果你认为它不是真的,它便不至于那么严肃,只要经过商量便可延期。
时效具有一种无形的催眠力量。即使你不需要,往往也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那么,如何抵御这种诱惑的力量,我们应该记住:只要在结束之前到达,永远不迟。时间分秒飞逝,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不论我们做什么,对每个人来说,时间走动的速度都是一样。因为无法控制时间的快慢,我们就必须分析时间对交涉过程的影响。
很多人把交涉看作是一个事件,这样开始,那样结束。若是每项交涉都是相同的,那就可以定出一个时间标准。你可能在某天早上9点与老板约好了时间谈谈你早该加薪的问题。老板的秘书告诉你,10点时,老板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立刻注意到时间的限制,你相信在10点时,必须要结束与老板的会谈。所以对任何交涉,不可期待过早的结论,而会很自然地将所期望的妥协、和解,放在交涉结束之前。当你的截止时间到达之时,你自然会妥协。
虽然对方的截止时间与你一样,但当对方看到你坐立不安时,可能会轻松地哼着小曲,并告诉你他是如何从吃亏上当的例子中学得这些经验的。
如前所述,对时间的分析、使用,可以决定一件事的成功与否。时间甚至可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迟到是造成关系恶劣的起因,早到却会令人觉得善解人意。时间对双方的利弊都有影响,因环境状况而有所不同。暂且不提其间的影响力,在对让步时间的分析中,我们应该知道:
(1) 谈判者的思想集中程度一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起伏
也就是说,在谈判开始阶段,谈判者的思想集中程度一般都会很高;进入中段之后,思想集中程度则逐渐下降;在临近谈判结束的时间里,谈判者的精力又会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高峰。这种变化曲线也同样适用于在一段时间里进行若干次的谈判:如果某项谈判要进行6个星期,那么在一开始的半个星期左右,人们的精力总会比较充沛而集中;在接下去的5个星期里,谈判者精力充沛程度和思想集中程度会逐渐下降;在即将结束的最后一两天里,人们又会出现“最后冲刺”式的精力高涨和思想集中。显然,在精力充沛和思想比较专注集中的时期去运用时间,其有效性往往会大大提高。图7的变化曲线说明:让步的期限应集中在“最后冲刺”的阶段,无论是对买方还是对卖方都适用。
(2)等待妥协要有一定的耐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