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的实质是经营者的竞争。
经营者之间的市场竞争以胜败论英雄,谁也不会手软。但有竞争并不意味着一定成为冤家。
1998年,一位叫周桦的记者采访乐百氏的掌门人何伯权,问何伯权道:“你最欣赏的是谁?”何伯权答道:“娃哈哈的宗庆后。”
宗庆后与何伯权是通过竞争而惺惺相惜的。宗庆后欣赏何伯权的灵性和悟性,而何伯权倾慕宗庆后的营销天才和做事的韧性。
“我和老宗经常碰面,都是有说有笑。”何伯权称。
1995年,宗庆后专程从广州坐了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来到小榄镇,对何伯权在小镇创下的这番事业连叹“不容易”。回来后,宗庆后明确要求组织中层干部去乐百氏考察学习。
1997年,何伯权回访了地处杭州近郊的娃哈哈下沙生产基地。许多娃哈哈员工对这位说着一口古怪的方言、谈笑风生的广东老板,至今保留着美好的回忆。
在饭桌上,宗庆后与何伯权很少谈论公司业务。宗庆后滴酒不沾,抽烟却相当凶。何伯权总忘不了提醒一句:“你是老大哥,要保重身体,烟还是少抽为好。”
何伯权等创业元老集体辞职的消息传出,宗庆后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惋惜:
这绝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结局。因为,企业一旦没有对手就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压力。而且我也会失去一位朋友。
在一般人眼中,似乎从来就只有一个乐百氏,即通过生产乐百氏乳酸奶而把“乐百氏”精心培养成著名品牌的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但事实上,广州乐百氏实业公司一直默默地存在,而且只因广州乐百氏实业公司创作出“乐百氏”这个名字,一直握有价值连城的“乐百氏”品牌,最终从中山收取了数千万元高额使用费,这两个乐百氏公司就像“乐百氏”的生父和养父,在它们之间有欢笑、有眼泪;有对抗也有合作;有毫不留情的进攻,也有浓厚的人情。要探究其中的奥秘则要从1981年的“太阳神”说起。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保健品市场在广东兴起了第一个,当时的几位主角是:怀汉新(太阳神创办人)、方实(乐百氏创办人)、贾小庆(自然饮创办人)。太阳神与乐百氏的创业者本属一个团队,最初共同创造了“太阳神”。太阳神在中国首次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设计,当时如日初升,咄咄逼人。但由于内部原因,不久后从太阳神的早期创业者中便分出了另一支人马、自立门户。他们需要一个堪与“太阳神”媲美的好名字,如同年轻父母给未来婴儿起名字一样,他们绞尽脑汁,翻遍字典。终于,设计出了“乐百氏”这个读起来十分上口,既洋味十足,又充满喜庆味道的中西合璧的名字,此名一下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了。名字已定,乐百氏创作人方实联合广州锅炉厂成立了广州乐百氏实业公司。
与此同时,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28岁的年轻人——何伯权也开始受镇政府之命来投资办厂。何伯权做过农民、工人、售货员、教师、机关干部,当时刚任镇制药厂副厂长。希望年轻人有所作为的镇政府拿出95万元交给何伯权,让他开办新企业,以便给小镇经济创造新奇迹。何伯权站到了人生的一个新舞台上,除了95万元及几个合作伙伴,他别无所有,一番权衡,他看上了当时热火朝天的保健品市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