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某英资公司驻上海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该公司在中国南区的销售。35岁,年薪30万,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对于sam,却成了一种痛苦。没有别的原因,只是遭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工作表现再出色,销售业绩再创新高,sam职位的至高点也永远只会是一个销售经理。比销售经理大的职位不是没有,但永远属于“空降兵”——按照公司的惯例,那个位置永远属于公司总部直接从香港或者其他亚太地区如新加坡派来的人员担任。sam现在的顶头上司就是个香港人。这种职场尴尬,sam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大学毕业,sam进入一家香港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一干就是六年。六年间,sam从底层干起,一路干到销售经理,几年来业绩一直遥遥领先。但是相同的问题发生了:你干得再好,销售经理就是给你的最高职位,即便是光做销售,以这家公司的规模而言,自己在量上也很难再有突破了。那时候,sam年轻,直接找老板谈这个问题:“真的没有任何升职机会了吗?”上头的答复是:“公司就是这样子的,你还是安心工作。”明确告诉sam已经不可能再给他更高位置,给他增加人手、增加待遇,但是职位不会再往上升了。这一次遭遇职场“天花板”,导致了sam去念mba。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mba都是不脱产的,然而sam却毅然辞职,放弃10万年薪的同时,还得承担高额的mba学费。
第二年,mba即将毕业的时候,sam重新开始找工作。最后在两家公司里进行选择。一家是美国公司,待遇比较好,而且一进去就可以赴美国见习三个月。另一家是英国公司。考虑再三,sam选择了后者,也就是现在的这家公司。职位跟着业绩一起上蹿,第2年,sam就已成为负责中国南区的销售经理。然而,之后的5年,挂在sam头上那顶南区销售经理的头衔再也没有变过。抬头一看,sam再次发现天花板: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外资公司中国区的首席代表,可是拦在他面前的依然是那过不去的“公司惯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