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大学生到底被谁抛弃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
    对现在的大学生,社会上评价普遍较低,大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都有令人失望的地方。

    早些年,校园流行“三点一线”,学生生活清纯而单调,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后来开始流行“60分万岁”,你知道现在校园流行什么? 现在流行“挂科”和“小抄”。“挂科”就是不及格,先挂在那儿,再补考。“小抄”就是作弊。现在作弊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灾难,每到考试学校就像防贼似的防学生作弊。记得有一位校长给学生做报告,有学生送上去一个字条,上面写道:“校长,我如果告诉你说现在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一种普遍现在,你相信吗?”这位校长当众念完字条后说:“我不相信。”结果会场上的所有学生都笑了,他们在笑这位“天真可爱”的校长。

    学习不上心,只有补考和作弊。做人不地道,怎么办呢?记得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遇到一位认识的女同学,她和男友坐在一起说笑。当然,见到我之后还是很客气地和我打了招呼。车上不算挤,但还是满员,我没有找到座位,只好站着。车过几站之后,我听那位同学对我说“老师,那边有个空位”,是有人刚刚下车,叫我赶快过去坐了。我能说什么呢?我还是说了声“谢谢”。我不单单是他们没给我让座就心有不快,关键是我觉得他们缺乏一种做人的姿态,对礼貌、社会美德的漠视。这种冷漠有可能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毒瘤。

    再说个最近发生的事吧。那天去一个高校的bbs上转悠,看到一个很热门的帖子,题目是《我现在终于被逼得变态了》,是一个应届生写的。说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摔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他当时没有惊讶,没有痛惜,而是长吐一口气,心头一爽——又多了50个职位。帖子上“摔了一架飞机,死了50多人”指的是“11·21包头空难”。怎么看这个帖子?震惊?悲叹?指责?发帖人用了“变态”来形容自己的心理,显然他自己也察觉到了其中的扭曲。但这种心理的真实存在让谁也没法去回避。是沉重的就业压力“逼”出了这种不健康心理,还是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一直都暗藏了各种心理问题?

    前面我提到过的,今年年初,放完寒假开学,我们学校一个大四女生返校当晚从宿舍跳楼身亡。悲剧的起因在于“处女情结”。这个女生小的时候糊里糊涂地曾失过身。等懂事了,这件事就成了始终纠缠着她的心理阴影。她曾经和朋友聊过,也咨询过学校的心理医生,却始终没有得到淡化或者消解,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完全扼住了年轻的心,使她选择了轻生来实现彻底的解脱。我跟外地一个也是在高校工作的朋友交流起这事情,他告诉我说,就在前几天他们学校一个女生也跳楼了,也是大四的,求职失败了好几次,估计是受不了屡屡的打击就干脆从四楼跳了下来。

    在大学里工作了这么多年,面对这些问题,真应该好好自我检讨: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大学出了什么问题?问题肯定是存在的,现在的学生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那么奇怪,那么脆弱?以这样的状态今后怎么踏上社会?而他们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就业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