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时主要招的是程序员。我印象很清楚,在小邓之前有个“胖眼镜”——圆乎乎的脸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来递简历的时候同时拿了一张光盘,说是他在学校期间做的程序。
当时还远没发展到现在移动办公阶段呢,笔记本是很贵的,我们倒是想过是不是弄台台式机放到招聘现场,但一想会场肯定没有网络条件(当时最可能的是拉条电话线拨号上网),如果没法上网给人家看我们的网站的话,就没必要弄台pc进去那么麻烦了。所以这个“胖眼镜”拿光盘跟我说是他做的程序时,我很窘——我没法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他这个举动差点“震”住了我。
知道我没法当场让他展示才能后,“胖眼镜”很失落的样子。他问我:“听说做网站的工资很高,是吗?”我说:“绝对数值肯定高过你做其他工作的同学,但相对数值可能还低呢!”他很惊讶:“什么意思?”
我给他细细解释道:“从绝对数值上可以这么跟你说,如果我们录用你的话,按你的学历,试用工资就是2000,转正后会是2500,到年底如果表现好的话还会再加薪。而你的同学如果到工厂大概也就每月600元到800元,这还得是效益不错的厂子才行,所以说绝对数值上肯定是高的。但做网站工作基本上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难题解决不了的,就不是加班熬夜或者没周末的问题,甚至睡觉时你都得想该怎么处理。这么一算单位工作时间,工资的相对数值就未必高了。”
听完这些,“胖眼镜”的脸上原来的失落又混入了一种迷茫,我觉得甚至都可以算惆怅了。后面,在例行公事地询问了我们看过简历后会何时通知他考试等问题后,“胖眼镜”郁闷地挤出了人群。
到当天招聘会快闭馆前,人已经陆续离场了,小邓又回到了我面前。说“又”,是因为当时我就能感觉到,这个学生今天在我眼前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