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12项原则!: 真正有效的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章 组织和原则:效率的首要工具(1)
    冥冥之神创造了国家。矿藏、森林、草原和水资源,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而富裕的国家,这些东西甚至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国家的雏形。伟大的人使国家变得伟大,而使人变得伟大的那些品质,却是看不见的。

    ——里曼•阿伯特(lyman abbott)

    一家大工厂接到大量订单,他们急于把产量从每月13个单位(当时普遍的最高水平)提高到每月23个单位,而且必须在10个月内完成。

    这家工厂的经理能力出众,却是一个观念守旧的人。尽管他已经掌管这家工厂多年,却只知道用一种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即增加设备和雇用更多的人。为了达到23个单位产量的要求,他提出要增置价值50万美元的设备。即使这项投资是可行的,并且能顺利地通过讨论和决议,至少也得花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安装新设备。所以这个方案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在老板要求增加产量,经理则要求增置设备的尴尬局面下,两名经验丰富、高效能干的管理工程师对工厂做了一番调查,并提交了一份长篇报告,其中结论性的内容如下:

    您的工厂由一个大机械车间、一个锅炉车间、一个装配车间、一个冶炼车间和一个铸造车间组成。我们深入调查了每个车间的情况,并向车间经理、主管、各个领班及许多工人咨询和请教过,我们可以断言,不需要增加任何人手和设备开支,保持现有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变,只需对生产方式做一些轻微的调整,工厂的产量就可以提高60%,相应工资成本的增加也不会超过10%,而且这些目标完全可以在6个月的时间内逐步实现。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采取一些新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最终被经理层所采纳和应用,其效果在10个月后,也就是1908年5月1日,从一位经理寄往纽约的一封信件里便可以看出来:

    您听到这些肯定会感到高兴的:我们四月份的产量与上个财政年度的月平均产量相比增长了69.2个百分点;日平均工作时间由以前的10个小时缩短为9个小时;支出成本减少了15%,也就是每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 000到10 000美元。

    这两个高效率的工程师后来被邀请到另一家工厂做调查并提出建议。他们的意见再次得到了采纳,并通过组织改造而付诸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不难想像,这两个人还可以从遥远的西部来到东部的工厂,运用他们对工厂运营的深入理解,更好地指导那里的经理和工人,由于拥有一种新的组织管理的知识,他们能够通过这种知识的应用,实现工厂的高效率运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