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受害者”的心态(2/2)
    如果小王仍以这种心态去做事做人,他或许永远都不会在职场有出头的一天。我把他的心态,称之为“受害者心态”。因为他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永远都是黑暗的职场政治和龌龊的同僚,利用自己的善良与经验不足,用卑鄙的手段“整”自己。这个故事里,小王感到自己没有管理经验,而在更多的职场故事中,主人公觉得自己不仅忠心可鉴、积极向上,而且才华与潜力并具,只是环境太差、同事太差、老板太差、上级太差、英雄末路、虎落平阳、感觉加倍凄苦。但我要说,不是别人和环境在迫害他们,是他们心中那种被动消极的“受害者心态”在迫害他们。这种心态,是职业生涯的最大敌人之一。

    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会摆错了自己的位置。这类人总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便往往站在所谓“善良”、“道德”或“原则”的制高点,向下俯视众生。在他们眼里,自己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都是社会不公、环境不公、他人卑鄙无耻。“受害者心态”严重的人,记住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好和别人的错。

    小张就是这样一个人,老总吩咐他加班写了一个文案,提交以前得经过经理审核。中午,他看到经理正在写东西,便问了一句:“经理,你现在有空吗?”经理回了一句:“没空。”对面的一个同事听见,笑了起来,还重复了一遍。小张立刻觉得受到羞辱,虽然经理马上解释说正忙于写一个文档,一会儿帮他做。但小张觉得真是很没面子,心里很受伤。他愤愤地想:“头都不抬说没空,又说一会帮我做,整个是在耍我嘛。我还是加班写的文案,做人真是不能太好心了,会让自己很难做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心态”者又一次“受害”的场面,但到底是谁的错呢?平心而论,经理在忙着写东西,小张明明看见了还去问有没有空,经理或许思路被打断而不快,答复比较生硬,但毕竟马上意识到态度生硬而改口承诺。同事的笑也未必一定是嘲讽意味。但到了小张心里,就变成辛苦没好报,被人耍被人笑,进而自以为是地推论“做人不能太好心,会让自己很难做的”,从一个“受害者”进化为“愤世嫉俗者”。这样的人,职场在他眼里就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丛林,而自己的定位,则是一只可怜无辜的小白兔。

    “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他们看见除自己之外,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动机都是可疑的,隐藏着他所鄙视而又无法解释的自私自利或愚蠢可笑。就像上面那位小张,经理的前后反应,在他灰色的眼镜折射下,就变成是“耍我”。轻度“受害症”患者,时而慨叹羡慕别人的幸福,时而自怜自艾。重度的“受害症”患者,比成语中那个丢了斧头的人更甚,他怀疑每一个人都是偷斧者,怀疑别人的一切幸福与成就都来自于不正当手段。由于如此强烈地缺乏安全感,以致于千里之外与他无关的新闻,也会让他觉得自己生在黑暗的时代,跟着受害了。

    对于“受害者心态”的人,刚开始会有人表示同情,有人劝解几句。然而表示同情的人,往往根本没有能力帮忙。劝解的话,只会让他更相信自己的无辜清白,受害的感觉与受伤的程度更深,抱怨与愤懑越多。久而久之,也不会再有人真正同情,甚至不会有人愿意与他说话,谁会真正同情见人就说“阿毛丢了“的祥林嫂呢,谁会同情一个心境灰暗歪曲现实的人呢。“受害者”本人便觉得大家全都在孤立他,在背后说他坏话,从而走向“愤世嫉俗”的重度“受害者”。一旦突破心理防线,有时会做出令公众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举动。所谓“反社会型”的凶犯,往往会认为自己才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便是极端的例证。

    职场上,遇到“受害者心态”的人,如果无法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那么请远离他。一定不要出于面子、出于感情、随声附和,你的上下级和同事,会因此把你也归入那一类人。即使你已经有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样的随声附和,对你的潜在伤害也会大到无法估量。如果你自己不幸就是一位“受害症”患者,请检查自己的心理,运用良知、想像力、独立意志、自我意识,去磨炼自己的心态。否则,一副受害者模样,你的下属会追随你吗?你的老板会看重你、支持你吗?人性都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正如股市里大家都会去寻找抢购强势股,没人会去接破位下跌的飞刀。或许我把“受害者心态”的人,描绘得过于可怕,但这种人既缺乏体谅,也缺乏勇气,不仅是自己的职场杀手,也是别人的职场杀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